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但是菩薩要依般若波羅蜜多,得到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亦如是。般若為佛母,般若是出生諸佛的母親,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才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成漢語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心經》從“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開始,一直到“三世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段,一般把它判為顯說般若,用明顯的道理來說般若的功能、般若的作用。這一段講諸法的空相是什麼,講在諸法空相當中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凡夫法是平等平等的;講四諦、十二因緣等二乘法在諸法空相中亦複如是,平等平等;講菩薩法的智與得,在諸法空相中亦是平等平等。

最後總結一句,“以無所得故”,用般若的大智慧,來觀察以上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皆不可得。

為什麼呢?“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既是因緣所生法,所以說即是空,這叫做空觀。“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這叫做假觀和中觀。

空、假、中三觀,凡夫法用空觀來觀照,二乘法用假觀來觀照,大乘菩薩法用中觀來觀照。空觀、假觀都有對待,比如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沒有對待了,這就是中觀。

中觀既不是有,也不是空,非有非空,以非有非空的不二法門為中觀。這些分析都是用智慧來觀察一切法的見地,不要把這些見地看做是實有的和實在的。把這些看做是實在、實有的也是錯的,因為一切無所得。
《心經》的第一大部分是“顯說般若”。“顯”就是明顯,開顯,用明顯的道理解釋“般若”的重要,“般若”的功能、功德和力量。“般若”對凡夫、二乘、菩薩,在解決生命問題上都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般若是指導,是眼目,凡夫、二乘、菩薩離開了般若,就等於沒有了眼目。
《宗鏡錄》上講:“六度當中,五度如盲,般若如眼。” “六度”是修菩薩道必須行持的法門。“六度”如果沒有“般若”,其他的五度就都不能成為到彼岸的法門,只有以“般若”為統率,六度齊修,才是到彼岸的法門。

經文的後一部分就是“密說般若”,用密咒的方式來顯示、總結般若的要義。“故知般若波羅蜜多”,由此我們就知道“般若波羅蜜多”是何等的重要。

接下來有四句話,說般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以這四句話來總結般若的要義。咒在梵語叫做“陀羅尼”,翻成漢語名曰“總持”,又名“真言”,亦稱“咒”。何為“總持”呢?咒語很精簡,以少字秘密的方式攝持多義。“總持”者,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故名“總持”。“真言”者,即是佛菩薩真實不虛的語言。中國道教以及古老的民間宗教所採用的祈禱的語言也稱為咒。

“般若波羅蜜多”這種引導我們由此岸渡到彼岸的大智慧,就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這四句話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古今的注解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說“是大神咒”者為方便般若,“是大明咒者”為觀照般若,“是無上咒者”為實相般若,“是無等等咒”者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方便般若破煩惱,觀照般若破無明,實相般若令因行圓滿,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令果德圓滿。能破無明,超越、突破凡夫的生命境界,超越二乘的生命境界。因行圓滿,令菩薩因中修行,速得成就;果德圓滿,成就無上佛果。所以這四句話,“是大神咒”總持凡夫的修行法門,凡夫的修行法門就是三科法門:“是大明咒”總持二乘的修行法門,二乘的修行法門是十二因緣和四諦;“是無上咒”是總持菩薩的修行法門,菩薩的修行法門是六波羅蜜;“是無等等咒”者總持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超妙絕倫,無以超越。所以這四句話含攝整個《心經》深奧的道理。正因為這四句話,正因為“般若波羅蜜多”有這樣的功能、功德,所以是“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就和上面“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前後緊密地呼應。

一部《心經》就是講的如何滅除眾生的煩惱大患。《心經》的這個功能、功德是“真實不虛”的。真實不虛,這四個字,每個字都有千斤重,每個字部都滲透著佛菩薩的無量悲心。佛菩薩的悲心,是告訴我們凡夫要相信“般若”的功能,要相信佛菩薩走過的路,要相信這條路能除一切苦,沒有半點虛假,真實不虛。這“真實不虛”四字,即是我們修學佛法的金科玉律,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想一想我們自己,觀照一下我們自己的所言所行,有幾件事是真實不虛的?這是實實在在的,是不能有半點含糊的。做人要真實不虛,做事也要真實不虛,對待自己要真實不虛,對待他人也要真實不虛。常以此四字為座右銘,即使不能大徹大悟,起碼也可以做一個好人,一個守信用、有誠信的人。在我們現在這個誠信危機的時代,真實不虛是何等的重要!我們學《心經》,用《心經》,就在這四個字上學,就在這四個字上用,這一輩子抓住這四個字不放,那就不會辜負此生,就不會辜負佛菩薩的苦口婆心,不會辜負我們學佛一場,聞法一場。

接下來就是咒語。“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咒語秘密不翻,照此直念,不要理解它的意思是什麼。如果勉強地加以翻譯,反而會令極為珍貴、秘密,而且內容豐富的陀羅尼局限在某些字面上,深刻的含義體現不出來。對咒語我們不要求其瞭解,一心一意、深信不疑地持下去,自有受用。

節錄自:顯密文庫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六》


“以無所得故”,就是對前面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諦、十二因緣的一個總結。“無所得”,就是般若的相。有所得總有局限性,總是局限在某一點上,只有無所得才是無所不得,盡虛空遍法界,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沒有一處不是般若智慧的顯現,所以這“無所得”,或者說這“無得”二字,既是對“無智亦無得”這一句的一種描述,更是對前面七個“空”字、六個“不”字、十三個“無”字的總結。“無所得”不僅僅是指“無智亦無得”這一句,是從“照見五蘊皆空”開始,一直到“無智亦無得”都包括在內。

“以無所得故”,要翻譯一下就是說,因為具備了二空所顯的真理。“菩提薩埵”是菩薩二字的全稱。菩提是覺悟,薩埵為有情,菩薩者覺有情,就是已經覺悟了的有情。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菩薩具備了無所得的甚深般若,所以能夠依般若而到彼岸,既到彼岸就心無掛礙,正因為無有掛礙,就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得到究竟涅槃。如果說是有所得的話,這一切都不可能成為修菩薩行者的清淨的生命現實。

這句話雖然念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可是千難與萬難。僅僅就那一句“無所得”來說,我們凡夫在開始修行的時候,都是希望有所得。總是希望見光見瑞,見到天神、護法,見到菩薩,見到佛,希望做好夢……這哪裡是“無所得”。如果執著在一個好夢上,那麼你永遠都停留在做好夢的這個地方,也就不會再有進步。因為你認定了那就是正確的,也就僅僅是滿足於做一個好夢。下一步呢?你就希望天天做好夢,如是而已。我們修行的人,一定要從這裡跳出來,要舍掉。不舍掉,就老是在原地踏步走。舍掉了第一步,才能邁出第二步、第三步,要不斷地向前走,不能停留,不能有所得。即使是證得了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的菩薩,最後還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還是無所得。為什麼呢?心等虛空,量周沙界。一切都是自己的家珍,一切都是現成茶飯。有所得,心中就有掛礙,無所得,就心無掛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這是人間的美景。“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如果有閒事掛在心頭,看到春花秋月,看到夏風冬雪,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遐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看到月光,就想到故鄉。為什麼呢?就是詩人心中有掛礙。看花亦是如此。

心有掛礙就有恐怖。什麼恐怖呢?患得患失是恐怖,悲歡離合是恐怖,生老病死還是恐怖。心無掛礙的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一切順勢推移,了無掛礙,無有恐怖,也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夢想是什麼呢?是從無明開始一直到老死這十二因緣,無量劫以來流浪生死的種種過程。在睡夢中覺得花好月圓,覺得山清水秀,覺得人間值得貪戀,子孝孫賢,家財萬貫。一覺醒來,原來都是顛倒夢想。遠離了顛倒夢想,就得到“究竟涅槃”。一切苦再也不會干擾自己這方寸之地。

我們學習《心經》,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運用這些道理來指導修行、生活,指導我們遠離顛倒夢想,得到清涼自在。

《心經》講到“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接下來是“以無所得故”。關於這一句,有的注解是把它連在“無智亦無得”的後面,有的是放在“菩提薩埵”的前面,也有的是專門注解這一句。連上還是接下,這在經文當中至關重要。這一句和上面“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智亦無得”是呼應的。講到菩薩的修行法門,也不能以有所得心而修。凡夫法、緣覺法、聲聞法、菩薩法都要以“無所得”心來修。“是諸法空相”,就是無所得心。“無所得”是什麼呢,就是般若相,就是大智慧。“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凡是有所得,都是有局限的,只有無所得,才沒有局限。

接下來就講“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就是菩薩的全稱。菩提為覺,薩埵乃有情,就是覺有情。菩提薩埵要證究竟涅槃,必須依般若波羅蜜多。菩提薩埵為能依之人,般若波羅蜜多為所依之法。菩薩依此般若修證,心離業障的纏縛;因無業障的纏縛,所以就沒有生死的恐怖;既無生死的恐怖,就無顛倒煩惱。生死是報障,業是業障,煩惱就是煩惱障。我們凡夫具足三障,菩薩三障斷盡。三障消除乾淨,佛的三德就呈現出來。

所謂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斷三障,證三德,所以能夠究竟涅槃。究竟就是煩惱永滅、三德圓滿,才稱為究竟。涅槃,翻譯為寂滅,亦可譯為圓寂。圓者,圓具三德;寂者,一切煩惱永滅,所以稱為寂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不生不滅了,寂滅的境界就呈現出來。這裡所說的滅,所說的消除三障、不生不滅都是指的破除執著。世間森羅萬象,一切宛然存在,由於我們在主觀上所存在的妄想執著,才改變了外在事物的形象。每一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世界來看待客觀世界,有什麼樣的主觀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客觀世界。客觀世界本來是平等平等的,但由於我們每—個眾生主觀上的見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觀世界反映到我們的主觀世界就千差萬別。

佛教所說的破除執著,照見五蘊皆空,不是要去消滅客觀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變我們主觀世界的觀念。所有的問題、矛盾就是我們主觀世界的看法和客觀世界的存在不一致。有矛盾就有煩惱,如果把主觀世界的觀念改變過來,加以突破、超越,煩惱就消除了,那就是所謂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自作自受,要消除這些苦厄,別人代替不了,還是要自己來解決。

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著智慧到彼岸的法門,不斷地觀察、觀照,就能破除生死的恐怖。因為自己主觀上的種種計執,種種障礙都消除了,私欲、煩惱消除了,恐怖也就隨之消除了。“心無掛礙,無掛礙故”,就“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掛礙是什麼呢?就是自己內心還有見不得人的地方,自己內心還有陰暗面,有私欲,那就是掛礙。只要有一點事情牽涉到自己私利的時候,就耿耿於懷,放不下,那就是掛礙。掛礙這兩個字,很形象,掛就是不順利,礙就是阻礙。因為內心深處還有東西,所以飛不起來,也跑不動。

有掛礙就有恐怖,恐怖是什麼呢?恐怖就是生死,掛礙就是煩惱,無有恐怖才能遠離顛倒夢想,得到究竟涅槃。這是講菩薩要得到“究竟涅槃”,就必須“依般若波羅蜜多”來改變自己。

這幾句話,每一句都可以對照我們的內心來觀照,自己修行的狀況、程度,看自己還有掛礙沒有。掛礙的是什麼?是房子,是存摺,是妻子,還是兒女?這些東西都要關心,但是不能成為掛礙。我們不能住露天,在家居士有家有室,也必須有一點積蓄,有一些錢存在銀行裡。但是,不要成了包袱,掛礙就是包袱,你不要老是背著那個存摺,那就會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要把世間的一切事情看得淡一點,淡化地處理世間的一切財、色、名、食、睡。

節錄自:顯密文庫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五》



所謂十二因緣和四諦,這都是二乘所修證的法門,同時也是生命境界、生活境界。“無智亦無得。”就是菩薩修證的法門,菩薩的生命、生活境界。直到佛的清淨五蘊所顯現出來的生命境界、生活境界,所有這些內容,都是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一句話貫穿下來的。

十二因緣是緣覺、辟支佛所修的法門。在真空實相中,十二因緣的流轉與還滅之相也是不存在的。十二因緣是眾生生命流轉的全過程。人的生命,人的前世、今生與來世就是由十二因緣的鏈條聯繫起來的。比如說五蘊,色、受、想、行、識,具體到如何流轉三世,是用十二因緣來加以說明的。

十二因緣共有十二件事,都是有因有緣,不是無故生起,不是無中生有。十二因緣的第一個因緣就是“無明”。所謂“無明”,就是我們人生的起點,就是貪、嗔、癡等煩惱。凡夫對煩惱不瞭解,糊裡糊塗,就如同處在一個黑暗的屋子當中,所以說是“無明”。

以“無明”為緣,就生起了“行”,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件事組成一個生命流轉的鏈條。我們處在迷惑中,就生生世世都顧著十二因緣的鏈條流轉不息。

一旦覺醒了,“照見五蘊皆空”了,十二因緣就不是順著走,而是逆著走了。順著走是十二因緣的流轉門,逆著走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五蘊皆空了,十二因緣處於怎麼樣的狀態呢?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十二因緣又叫十二有支。所謂有者,因為十二因緣是在三界輪回,三界又稱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所謂支,就是分支。這十二因緣按照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這樣的一種順序,環環相扣,支支相聯,因果井然不亂。
接下來,“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苦、集,滅、道就是四諦,是聲聞乘所修的法門。苦是果,集是因,這是迷界的因果;滅是果,是涅槃,道是因,是法門,也就是三十七道品。滅是出世的果,道是出世的因,這是悟界的因果。十二因緣也是一樣,按流轉門順觀,十二因緣就是迷界的生命現象;按還滅門逆觀,十二因緣就是悟界的生命現實。四諦中,苦、集是世間,是迷界的因果;滅、道是出世間,是悟界的因果。

學習佛法,處處不離因果,離開了因果,就沒有佛法。處處不離迷悟,離開了轉迷為悟、轉識成智,學習佛法就沒有了內容,沒有了目標。

苦、集、滅、道四諦法是佛教的根本法門。佛陀成道以後,第一次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就是說四諦法。苦、集、滅、道四條真理,是佛教思想的支柱。所謂“初轉*輪”,就是宣說四諦的道理。四諦的道理不僅僅是聲聞乘需要修行體悟,它可深可淺,從聲聞一直到菩薩都需要修習。因為四諦法門把世出世間一切因果,以及世間所要斷的、所要修證的都講明白了,所以不管修哪一法,都離不開四諦的道理。

苦,是人間的現實,也是凡夫生命、生活的現實。生為苦本。苦從何而來呢?從集而來。集的什麼東西呢?集的無量劫以來的無明煩惱惡業。集為因,苦為果,知道了苦果就要斷苦因,不斷苦因,苦果就永遠都改變不了。所以說“知苦斷集”,想要消除苦果,就要先從不種苦因開始。這是世間的因果,是從果說到因,因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只有從現實的苦果說起,才能夠觸動凡夫的靈魂,才能夠聯繫到生活的現實,知道苦是什麼。

苦的種類多種多樣,有所謂三苦、五苦、八苦、無量諸苦。上了年紀的人,對苦的感悟會很深刻,很真實。如果要說這一肚子的苦水,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怨誰呢?誰也不要怨,就怨自己種下了苦因,所以就一定要吃這個苦果,這是自作自受,不要怨天尤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吃自己種的苦果子,儘管苦的程度不同,但沒有一個不苦的人,沒有一件不苦的事,沒有片刻不苦的時間。人就生活在苦海之中,在苦海裡面飄流。彼岸在哪裡呢?何時才能渡出這個苦海呢?懂得苦果從苦因而來,再不種苦因,就可以慢慢地改變這個苦的現狀。如何來斷苦因呢?就要從修道開始。為什麼要修道呢?因為修道可以證涅槃。

世間的因果是知苦斷集,出世間的因果就是慕滅修道。滅就是滅苦,修道就是斷集。修什麼道呢?就是三十七道品,就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當中八條通往解脫之路。過去我曾經專門講過三十七道品,在一些小冊子上有記錄,各位可以找來看一看,這裡就不再重複。苦要滅,集要斷,滅要證,道要修,但是記住不可執著,有執著就有障礙,有執著就有局限性。有病要吃藥,但病情是在不斷變化,藥方也要隨時調整。如果始終堅持那一味藥,那就執藥成病,是冶不好病的。世間治病都不能有執著,修出世法就更不能執著。我們修出世法的目的就是要破執著。在諸法空相中,不要執著有。苦可滅,集可斷,滅可證,道可修。無修而修,無證而證,一執著就成了毛病,一路走過去,自自然然歸家穩坐。

“無苦、集、滅、道”,這句話是要掃除苦、集、滅、道上執著的觀念。要實證諸法空相,不可執著十二因緣的法門,也不可執著四諦的法門,有執著就與二空所顯的真理相違背。二空者,人空,法空。人要空,法要空,我執要空,法執也要空。

十二因緣與四諦是二乘的法門,智與得是菩薩的法門。菩薩的法門要證真空實相,也不能有執著,所以說“無智亦無得”。“智”是能證的般若,“得”是所證的二空所顯的真理。總而言之一句話,諸法空相,只可無心得,不可有心求。從“照見五蘊皆空”開始,一直到“無智亦無得”,把從凡夫、二乘到菩薩所要修證的真空妙理,盡皆表述出來。

節錄自:顯密文庫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這是講在真空實相的狀態中,沒有五蘊的名目。“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是講在真空實相的狀態中,沒有十二處的名目。“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是講在真空實相的狀態中,十八界的名目也不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前面講到,“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既然真空實相無生滅,無垢淨,無增減,那麼一切對立的東西也就都不存在。五蘊是對待法,十二處是對待法,十八界也是對待法,在真空實相中,都無安立處。如果說在真空實相中還有這些名目,那麼真空實相就是對待法,就不是究竟法,就不是平等法。“是故”二字是承上啟下而言,正因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十八界。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在佛學上叫做三科法門。佛陀說法,處處都是根據三科法門來開示演說、教化眾生的。所謂三科者,就是三類。

這三科有什麼區別呢?首先,一切萬法總不出色、心二法,凡夫之所以成為凡夫,就是在色、心二法上產生了迷惑、煩惱,造種種業,受種種報。因為迷悟的根源就在色、心二法上,—切佛法都是依色、心二法而展開。從五蘊來說,它是對迷色少、迷心多的眾生而開示的法門。五蘊在佛學上叫做“合色開心”。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法,共十一法,有一類眾生,在這些問題上迷惑比較輕,而在心法上迷惑比較重,所以叫“合色開心”,把十一個色法合成一個。而將心法開為四個:受、想、行、識。這四法,前面的三種是心所,識是心王。心所者,從屬心王,是心王的活動,心理的活動,思想的活動。五蘊,就是針對迷色少、迷心多者而說的法。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要把五蘊突破了,超越了,或者是轉化了,提升了,就能度一切苦厄。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昧、觸、法”,叫做十二處,也就是六根、六塵,是心識所生之處,心識依根塵而起,所以叫做十二處。我們的心識不會憑空而有,必須要有一個依託,內依六根,外托六塵,這十二個處所就是心識生起之處。十二處只有一處講到心法,就是“意”。十二處這一法門叫做“合心開色”。把色法展開成為十一法,而把心法合併為一法,就是“意”。這個法門是為迷色多、迷心少者而說。有的眾生就只是在色法上迷惑,所以佛陀為迷心少、迷色多的人說十二處的法門。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句話中的“乃至”二字,是一種省略的方法,就好像我們現在的省略符號一樣。“無眼界”,乃至到“無意識界”,把六根、六塵、六識加到一起,叫做十八界。佛陀為心色俱迷者說十八界的法門。為什麼叫“十八界”呢?六根、六塵、六識,各有其界限,各有其位置,各司其職,不會錯亂。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意緣法。耳聽聲起“了別”作用的就是識。我們的每一個活動從根、塵、識三者來說,都是同時作用。眼見色,如果沒有識的了別,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高、低,大、小,無從分別。只有識起了作用,才能夠把顯色、形色辨別清楚。有顏色的色法就叫做顯色,比如說青、黃、赤、白;而長、短、方、圓,大、小、高、低,各有其形狀,就叫形色。

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是凡夫法,是凡夫的生命境界和生活境界。凡夫每時每刻都有許多的事,許多的妄念,許多的煩惱,把它歸結起來,不外乎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在起作用。“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同時也要照見十二處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見十八界皆空,度一切苦厄。凡夫的修行在色、心二法上下功夫,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下功夫。一切法總起來不外色法、心法,所以禪修的法門有三門,心門、色門、息門,禪修從三門入手。

所謂心法,就是觀心;所謂息法,就是數息;所謂色法,就是修不淨觀。禪以此三法為門,是針對凡夫的迷惑而來。

如果我們在甚深般若的指導下,能夠照見五蘊皆空,證得了空相,把握了空性,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那就是“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一個地方突破了,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只要我們在五蘊上破除了執著和障礙,把以五蘊為“我”的觀念破除了,那就不會以十二處為“我”,也不會以十八界為“我”。所以說“空中無色”。因為空相、空性是絕對待、離能所的,只要證得了,把握了,就能度一切苦厄。

節錄自:顯密文庫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


舍利子就是舍利弗,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是智慧第一。
《心經》是講智慧的經典,所以舍利弗是當機眾。由舍利弗的發問“菩薩如何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世音菩薩就說了這部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一段話還是接著“照見五蘊皆空”而來,五蘊皆空怎麼空呢?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就舉色法,在色法與空兩者之間進行比較。為什麼五蘊皆空呢?因為空與色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叫做“不異”。這是第一步,比較淺層次地來認識色與空之間的關係。色與空的關係只是不異,不異就是相同。不說相同,而說不異,道理是一樣的。色為什麼不異空呢?因為色法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要依賴眾多的條件,才有一個具體事物的發生、存在、發展和消亡。凡是需要條件而存在的事物,它本身就沒有獨立存在的自性,因其自性空,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也不異色,空為什麼不異色呢?因為空的顯示,也是需要在眾多的條件之下,才能顯示空義,所以說空不自空,色不自色,這兩者是在一個不異的層面來加以說明的。
色法如是,受、想、行、識也是這樣,都是有條件的存在,凡是有條件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空無自性,這是第一層意思。色與空,似乎還是兩個東西。
第二層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與空不是兩件事情,是一件事情,用“即是”來表示,而不是用“不異”來表示,是說色的本身就是空,空的本身就是色,色與空渾然一體。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切諸法當體即空,雖然諸法空性宛然,但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這才是般若智慧的本意。
只有把一切事物當體、當下看空了,看到一切事物的實相,才能真正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做到五蘊皆空。

一切事物當體即空這個道理,是學習佛法,修習禪定,度一切苦厄,必須要深刻、真實加以認識的一個根本觀點,這也是佛法的根本觀點。佛法與其他學說根本的區分點就是緣起性空的道理,這就是佛法的大智慧。如果我們將此弄明白了,或者說慢慢地明白了,這就是我們處理生存、生活、生死的大智慧。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我們的生活中,充滿禪悅;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顯露著空性;我們生活的每一刻都與空性不異。只有把對空性的認識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地照見五蘊皆空,也才能隨時隨地度一切苦厄。

諸法空相指的就是上面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諸法真實的相狀,或者狀態。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都沒有自性,無自性故空。一切法的狀態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狀態,是一切諸法的原態,本來面目。不隨諸法之生而生,也不隨諸法之滅而滅,所以是“不生不滅”。不因為修行,斷除了煩惱,諸法的空相就變得乾淨了。也不是說心中有煩惱、苦惱,諸法的空相就垢染。諸法空相不隨心淨而淨,不隨垢染而垢,所以叫做“不垢不淨”。不因為是聖者,空相會增加,也不因為是凡夫,空相會減少。這就是“不增不減”。

空相即實相,這個東西很奇妙,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隨時都在接觸它,隨時都處在諸法空相當中,只是我們有迷惑,不能同歸,不能認同。

這裡所指的諸法,既包括前面所講的色、受、想、行、識五蘊,也包括下面所講的十二處、十八界,乃至四諦、十二因緣,菩薩的智與得,都在一切諸法之內。既然是諸法,有為、無為、淨法、染法都包括在其中。我們人類只是諸法中的一法而已;我們每個個體生命,也是諸法中的一法;山河大地、草木叢林、情與無情,都是一法,都在諸法之中,其原態與空相都是一致的。山河大地,宇宙空間,其空相不因其大而大;一粒沙子,一棵小草,其空相不因其小而小。

這個諸法空相,不可思不可議,不是有相不是無相,不是生相不是滅相,一切二元對立的東西都超越了,包括超越本身也超越了,那就是究竟涅槃。

《心經》所講的道理,要從功夫、見地上去理解,去落實,我們的修行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
什麼是入定呢?坐下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時間的觀念消失了,空間的觀念消失了,不起心,不動念,既不妄想紛飛,又沒有昏沉。一個小時過去了,如同彈指一揮間;一天過去了,如在刹那之間,那就是定。不要把坐中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狀態認為是定。入定的心境,就像一潭止水,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清澈見底,那是對定的境界的一種形容。所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秋天的月亮,清澈的潭水,那就是定心的境界。

定心的境界,不僅僅是定在起作用,慧也在起作用,定慧等持。定慧平等,定慧相資,這樣才會有“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那樣安詳自在的境界出現。行香、坐香、喝茶、吃飯、睡覺、如廁……所有這些生活環節都是用功處,都不要打失正念。只有在三業的任何一個方面、一個時間段、一種生活環境中都能保持專注、清明、綿密,定的境界才有可能出現,空性才會慢慢地呈現出來。

諸法的空相與我們的心念、生活,從來沒有過距離,只因我們的心念被妄想雜念佔據了,這個思想的領地被煩惱盤踞著,所以空性、空相、心的原態顯露不出來。用功的目的就是要把盤踞在我們思想領地的種種妄想雜念一齊打掃乾淨,清除乾淨。說到打掃、清除的時候,各位不要誤會,以為一定要找到一個東西成為對立面,然後儘量地壓抑它、排除它。其實不然。所謂“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不去理它,煩惱自然就不起作用。你越是理它,在意它,越是想消除煩惱,可能它的那種反彈力反而會勝過你正念的力暈。所以要調心,只可以調,不可以把它當作對立面,去硬性地加以抵制。越抵制,越壞事;越抵制,煩惱越多;越抵制,心越是安定不下來,功夫越是不能上路。

用功夫是一件非常長遠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一個七、兩個七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功夫要長期作,持之以恆,功夫才能成熟。但是,在見地上它又是刹那間的事情,明白過來了,就不要再走回頭路,要一直堅持,功夫就能進步和提升。

節錄自:顯密文庫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




這裡的“觀自在菩薩”既是觀世音菩薩,也可以指所有修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人。修得這種菩薩道的人,都是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就是觀世音,是觀世音另外的一種翻譯,是“觀世音而得自在”的省略。
觀世音觀的是什麼呢?觀察世間一切呼喊救苦救難的聲音。在我們這個世界,有無數的人在呼喊觀世音菩薩。呼喊觀世音菩薩做什麼呢?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時時刻刻為我們苦難的眾生作舟航,作導師,作梯子,作橋樑。作得徹底了,圓滿了,也就得了大自在。換句話來說,只有達到觀自在,才能觀世音而救世間的一切苦難。
觀世音菩薩是我們學佛法,修佛道的榜樣。

“觀自在菩薩”是能修能證的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所修所證的法。這段話,每一個字都非常地重要,我們在體會的時候,在念誦的時候,千萬不能輕輕地劃過,要深入地去體會這段話的三個意思。“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一個意思,“照見五蘊皆空”是一個意思,“度一切苦厄”是一個意思。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般若見,是見地。“照見五蘊皆空”,是功夫。“度一切苦厄”,就是結果。深般若就是甚深般若,甚深智慧,大智慧。深般若不是拿來談論的,是要具體地去行,去實踐,也就是要孜孜不倦地按照般若的要求,住在般若的境界當中。

“照見五蘊皆空”,一切的力量都在這句話上。“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件事聚合在一起就是我們的生命體,就是我們生活的現實。
凡夫有染汙的五蘊,聖賢有清淨的五蘊。
我們的生命是什麼呢?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是指的色法,指物質世界;受、想、行、識是心法,指精神世界。
一個色字把地、水、火、風四種基本元素所構成的物質世界,人體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色、聲、香、味、觸、法等感覺物件,全部包羅無遺。山河大地、草木叢林,一切有生命的,無生命的,都在一個“色”字當中。
色,是指物質世界;受、想、行是心理活動,屬於心所;識,則是我們精神的主體,認識的主體,就是我們的心,屬於心王。“照見”就是用深般若的力量,觀照的力量,突破這五蘊的障礙。“空”有突破、超越、轉變的意思,不是要消滅五蘊,而是要突破五蘊的障礙。因為即使開了悟,成了佛還有五蘊,只是超越了,突破了。突破了什麼東西呢?突破了迷惑。

“一切苦厄”,不是指某一個苦厄。一切苦厄度盡,就是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斷盡,二執——人我執、法我執破盡,證得大涅槃,那才可以稱得上是度盡一切苦厄,徹底地超越了。

“照見五蘊皆空”這個功夫,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一點一滴地去做,一直做到成佛,金剛後心那一刻,徹底地轉變,那才算是度盡一切苦厄了。我們在念誦這段經文的時候,要全身心地去體會它,把整個生命都融入到超越的境界當中,我們的功夫就能夠逐步地相應。
一切苦厄度盡,就是涅槃境界。
涅槃者,煩惱永熄,一切煩惱之火熄滅了,我們這顆心不會再像在滾油中熬煎一樣。我們這顆心在沒有開悟之前,在迷惑當中,就像在滾油中煎熬,所以叫熱惱。煩惱是熱惱,煩字有個火的部首,惱字有個心的部首,火在燒心,多麼痛苦啊。希望我們每一位,在讀這本《心經》的時候,對每一個字都不要放過,深刻地去體會。

記住這件事:色、受、想、行、識五蘊就是我們生命的全部內容,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修行就是要從這個地方下手。

節錄自:顯密文庫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Sūtra),又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心經》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自該部經文。
心经白话解 前言

起源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華嚴經,但無人能明白,所以他從說四聖諦再開始,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聲聞及緣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槃,即無上的菩提果位。因為解了空性貫穿三乘,故解空被稱為三乘之母,詮釋它的般若經亦稱為母般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性空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讚嘆。
心經內涵可分兩種,顯義與隱義。顯義為觀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所闡釋。隱義則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性空所依的有法,為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所詮釋。
有學者認為《心經》經文結構之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習應品第三)。「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經》是出自《般若經》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時奉請觀自在菩薩為其說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3]。
《大般若經》中所開示之般若法門是專為已發菩提心之眾菩薩們所宣說的。其最重要的觀念在於以性空智慧覺悟諸法實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虛妄分別而已),既不體證、進入涅槃而自願生生世世輪迴生死救度眾生,其行為看似有違一般所認知的脫離輪迴觀念,而實際上這才是《大般若經》開悟菩薩的主旨所在。因為以慈悲喜捨之心平等救護一切眾生才是真菩薩行,而自己逃離生死輪迴卻棄眾生於不顧則有違菩薩自度度他之初衷誓願。
在《大般若經》中數度出現 「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與 「觀諸法皆空,不捨一切有情」字句。此即表示若離開對眾生的慈悲濟度,則一切修行的意義則大打折扣,不能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正果。

前言

(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心經》言簡意賅,能背誦的人不少,能了義的人卻難得。

讀誦《心經》,唯求明心見性,此亦儒家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之意。能明心,能正心,不在言,而在於行。

知亦難,行亦難,全不知不能行,不深行無真知。欲了《心經》真實義,唯其在行乎!

欲得明心見性,先要修心養性。佛是大聖人。大聖人教人們通過修養達到明心見性,大聖人的教化,便是佛教。

如果你好好修學《心經》,你會驚奇地發現,人們長夜求索的光明,就在自己心中。正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 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節錄自:維基百科顯密文庫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下》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二)
“文殊師利啊!倘若看到別人生病了,無論是男子,還是女人,正在被病苦所折磨。應當為了救治這些病人,而時常洗澡、漱口,保持自己身體的清潔,然後取來某種食品,或者藥品,或者沒有污垢和蟲菌的清水,面對這些東西,專心地念誦上面這個咒語一百零八遍,讓病人服用。所有的疾病之苦,都會消滅得乾乾淨淨。” “倘若有人追求健康長壽,只要他能夠堅持誠心地念誦藥師如來神咒,自然就會沒有疾病之苦,得以延年益壽。而且,在他今生去世以後,就會往生到藥師如來的琉璃世界,成為不退轉的菩薩,直到最終成就菩提佛果。因此,文殊師利啊!倘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對於這位藥師琉璃光如來,生起了最為懇切的恭敬和供養之心的話,應當按照前面所說,以清潔的身心,經常念誦藥師神咒,不要放棄和遺忘。” “還有,文殊師利啊!倘若有具備清淨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在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應供、正等覺等所有的名號以後,能夠念誦受持。早晨起床,首先清淨牙齒,洗漱乾淨之後,用各種香料和鮮花,或者燒香使香氣彌漫,或者塗香讓香氣自然散發,或者用各種樂器演奏動聽的音樂,凡此種種,以便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佛像。對於這部經典,或者自己抄寫,或者請別人幫助抄寫,為了一心一意地信解受持,而跟從大乘法師,聽講其中的法義。
對於這樣的法師,應當進行供養,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都應當佈施供給,不要缺少。倘若能夠這樣的話,就可以得到十方諸佛無形當中的守護和慈念,他們所有的祈求和願望都將得到滿足,直至成就無上菩提。”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恭敬地向佛說道:“世尊啊!我發誓,必將在轉變到了像法時代的時候,用種種的方法,讓那些具備清淨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們,能夠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甚至於在睡夢當中,也會用藥師佛的名號使他們聽到而有所覺悟。世尊,倘若有人對於這部經典,能夠受持讀誦,或者為別人演說講解;或者自己抄寫,或者請人幫助抄寫;或者以恭敬尊重的態度,用各種鮮花和香料,塗抹的香、粉末的香、焚燒的香,以及花環、珠寶項鍊、幡旗傘蓋、樂器音樂等等,來進行供養;或者用青黃紅白黑等五種顏色的彩線,織成錦囊,來盛放這部經典,並且把房間打掃乾淨,在高處設置台座,將經匣安放在上面供養。這時,四大天王和他們的眷屬們,以及其他數不清的天神大眾,都會來到供養經典的地方,一同進行供養,並予以守衛和保護。” “世尊啊!倘若這部經典法寶,流通到達的地方,只要有人能夠信受奉行,那麼,由於人天敬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劫以來菩提大願的功德,哪怕只是聽到了藥師如來的名號,應當知道,這個地方不會再有意外的橫死;也不會再有邪惡鬼神奪人精氣的事情發生;假設已經發生了,都能夠恢復得和以前一樣,周圍的人們自然身心安樂。” 於是,佛陀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是這樣的,是這樣的!正像你所說的那樣。文殊師利啊!倘若有具備清淨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們,想要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話,首先應當塑造出藥師佛的形像,準備好清潔的底座來安放;在佛像周圍散佈各種鮮花,在佛像前面焚燒各種好香,在房間裡豎起各種旗幡傘蓋作為裝飾。然後,在七天七夜當中,受持八關齋戒,食用清淨素食,每天洗澡,保持身體清潔,穿乾淨整潔的衣服。在這七天當中,應當時常保持少欲無求的心境,沒有任何怨恨和傷害之心,對於一切有情眾生,都願意給它們帶來利益和安樂,經常生起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以及平等對待一切之心。” “在這七天當中,應當在藥師如來的佛像前面,用音樂或者歌詠偈贊來進行供養,並且順時針環繞佛像,以表示無比的恭敬。還應當時常憶念藥師如來的根本大願及其無邊功德,念誦這部經典,思維體會其中的法義,隨緣為別人演說和講解。倘若有人能夠這樣做的話,不論他有什麼樣的願望和需求,都能夠得以實現。如果想健康長壽,就可以得到健康長壽;如果想財富充足,就可以得到財富充足;如果想追求官位,就可以得到官位;如果想生男孩,就可以生男孩;如果想生女孩,就可以生女孩。” “倘若另外有一些人,在生活當中,忽然會時常做惡夢;或者見到一些兇惡的現象;或者有一些奇怪的鳥兒經常飛來;或者在自己的住處,出現了千奇百怪的不祥之兆。
這些都意味著,將有災難發生。此時,這些人如果能用各種上好的生活用品,以恭敬的心,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像,那麼,前面所說的種種惡夢和不祥之兆,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會產生任何災難。” “或者有些人,正面臨著洪水、火災、戰亂、毒藥、兇險的道路、發狂的大象、獅子、老虎、豺狼、狗熊、人熊、毒蛇、蠍子、蜈蚣、蚰蜒,以及吸血蚊蟲等等,可怕的危險。倘若能夠最誠心地憶念祈求藥師琉璃光如來,以恭敬的心進行供養,那麼,一切令人恐怖的危險,都會得以消除。倘若遇到其他國家的侵略和騷擾,以及本國強盜匪徒的叛亂等等,只要以恭敬心,憶念祈禱藥師如來,這些危險都會得以化解。” “還有,文殊師利啊!倘若有具備清淨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們,能夠在一生當中,從來不信奉或著供養各類天地鬼神,而是一心一意地歸依佛法僧三寶。依照佛法而受戒,或者居士五戒,或者出家十戒,或者菩薩戒,或者比丘戒,或者比丘尼戒。對於所受的戒律,可能有所違犯,於是害怕來生墮落於三惡道當中。倘若他們能夠專心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以恭敬心進行供養的話,就必定不會到三惡道裡受生。或者,有的女人,將要臨產的時候,承受著極大的痛苦,倘若她能夠誠心地念誦藥師如來的名號,或者由家人以恭敬心供養藥師如來的話,所有的痛苦都會自然消除。所誕生的孩子,身體健康,相貌端正,見到的人都會喜歡;而且聰明敏捷,情緒安穩,很少生病,更不會有邪惡鬼神來奪取他(她)的精氣。”
這時,世尊告訴阿難說:“像我這樣稱頌讚揚,人天敬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所具有的無邊功德,這是諸位佛陀不可思議的極深秘密心行之境界,難以理解和明瞭。你能夠相信嗎?” 阿難回答說:“具有廣大威德的世尊啊!我對於如來所說的契合甚深妙義的經典,不會產生任何懷疑。為什麼呢?因為一切如來的身語意三業,沒有絲毫的不清淨。世尊,假使這天上的太陽和月亮,會掉到地上;假使這萬山之王的須彌山,可以被動搖;您和諸位佛陀所說的話,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世尊,倘若有的眾生,不具備正信的根基,聽到了諸位佛陀這樣不可思議的極深所行境界,就會這樣想:‘憑什麼只要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一尊佛的名號,就能夠獲得這樣了不起的功德和利益呢?’因此而不能夠相信,反而產生了詆毀和誹謗。這些眾生,在生死輪回的黑暗長夜當中,由此而喪失了廣大利益的因緣,將隨著所造的惡業而墮落於三惡道當中,生死流轉,無窮無盡。” 佛陀繼續告訴阿難:“你所說的這些有情眾生啊,倘若有緣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能夠誠心地念誦受持,而不產生懷疑,卻還會繼續輪回於三惡道的話,那是不可能的。阿難,你要知道,這些都是諸位佛陀極深不可思議的所行境界,難以相信,難以理解。你如今能夠相信並且接受,應當知道,這都是如來威德神力的加持。阿難啊!一切聲聞聖者,一切辟支佛,以及一切尚未證得初地的菩薩們,對於這些,都不能夠如實地相信和理解;只是除了那些下一生即將成佛的菩薩們。” “阿難,你要知道,在六道輪回當中,投生為人是很困難的;做人以後,能夠在佛法當中,對於三寶產生信心、恭敬與尊重,更加困難;而能夠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則難上加難。阿難啊!這位藥師琉璃光如來,在無量劫當中的廣大菩薩行,以及數不清的,各種巧妙的利益眾生的方法,還有所發起的,無量無邊的菩提大願。倘若我用整整一大劫,或者更長的時間,來詳細講說的話,時間很快就結束了,而藥師如來的廣大菩薩行、廣大菩提願,以及種種巧妙利益眾生的方法,卻沒有辦法講完。” 這時,在會大眾當中,有一位了不起的大菩薩,名字叫做救脫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按習俗坦露右肩,向如來行右膝跪地,左腿半蹲,鞠躬合掌的禮節,然後恭敬地向佛說道: “具有廣大威德的世尊啊!當轉變到了像法時代的時候,倘若有的眾生,被各種疾病所折磨,由於長期生病,變得格外瘦弱,已經無法吃東西,喉嚨和嘴唇異常乾燥,朦朧之際,看到四方的天空暗了下來,死亡的徵兆出現了。這時,他的父母、親屬和老師、朋友們,都哭泣著圍繞在他的周圍。他的身體雖然還躺在床上,卻看見閻羅王的使者來到面前,拉著他的神識去見閻羅法王。要知道,一切有情眾生,都有與生俱來的神靈相伴;他一生當中的所作所為,無論善、惡、罪、福,都被清清楚楚地記錄下來,最後,呈獻給閻羅法王。這時,閻羅王一邊詢問死亡者,一邊計算他的所作所為,隨著各自不同的善惡和罪福,來決定處置方法和投生的地方。” “這個時候,倘若病人的親屬或老師朋友們,能夠代替他歸依人天敬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邀請出家僧眾為病人反復讀誦這部經典;在廳堂當中,設置並點燃七層油燈,每層七盞,高處懸掛五種顏色的續命神幡。
倘若這樣做的話,就有可能起死回生,病人的神識暫時歸來,並蘇醒過來。他的感覺,就像從睡夢中醒過來一樣;只是,面見閻羅法王的情景歷歷在目。他的生命將因此而延長,或者七天,或者二十一天,或者三十五天,或者四十九天,等等。當他醒過來的時候,就像夢醒了一樣,能夠完全記得自己所做的善事和惡事,以及即將得到的回報和懲罰。由於親自見證了善惡業報的緣故,從此以後,即使生命受到了威脅,也不願意做傷害別人的事。” “正因為如此,具備清淨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們,都應當念誦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並隨著自己的能力,以恭敬心供養藥師如來的聖像。” 這時,阿難尊者向救脫菩薩請問道:“善男子,應當怎樣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呢?您前面所說的續命神幡和七層明燈,又應當怎樣建造呢?” 救脫菩薩回答說:“大德!倘若家中有病人,想要幫助他擺脫病苦,家人應當為了他,在七天七夜當中,受持八關齋戒;還應當用飲食或者各種生活用品,隨著自家的能力,置辦妥當,供養出家比丘僧;從白天到夜晚,輪流禮拜藥師琉璃光如來,並擺設各種供養,請眾僧讀誦這部經典四十九遍;點燃四十九盞油燈,分為七層,供養七尊藥師如來的形象;每一尊佛像前,都有七盞油燈,每一盞燈的光芒,都好像車輪那樣大小,就這樣持續點燃四十九天,不要讓燈光熄滅。另外,應當準備五色彩幡一條,長約四十九拃,作為延續生命的象徵;還應當放生鳥獸魚等各類生命四十九個;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就可以幫助病人度過危險,不會被冤家債主等兇惡鬼神所傷害。” “還有,阿難!倘若有掌管國家的國王或者將軍等等,在各種災難產生的時候,比如瘟疫疾病流行的災難;別的國家入侵的災難;自己國內叛亂的災難;天上星宿位置混亂所預兆的災難;日蝕月蝕所預兆的災難;風雨不調的災難;長期乾旱的災難,等等。這位國王或者將軍,應當對於一切有情眾生,產生慈悲救護的心,並赦免一些囚犯;按照前面所說的方法,禮拜供養人天敬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於這個善根,以及藥師琉璃光如來根本大願的力量,就會讓他的國家變得平安穩定,風調雨順,莊稼豐收;所有的國民,疾病痊癒,身心快樂;在他的國界之內,不再有兇惡的夜叉等鬼神,發動各種災難,傷害眾生;總之,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會自然消失。
同時,這位國王或者將軍,將會壽命延長,疾病減少,得到身心的健康和快樂。” “阿難!倘若有王后、王妃、太子、王子、大臣、宰相、太監、宮女、文武官員、黎民百姓等等,被病苦所折磨,或者遇到了其他災難;都應當準備五色神幡,點燃長明燈,放生生命;並用各種顏色的鮮花,和各種好香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他們的疾病就會痊癒,各種災難都會消除。” 這時,阿難尊者再次請問救脫菩薩:“善男子,為什麼壽命已盡的人,通過供養藥師如來,卻可以延長呢?” 救脫菩薩回答說:“大德!您難道沒有聽如來說過,有九種橫死嗎?因此,我才勸有緣眾生,佈置續命幡燈,並培植各種福德;由於培福的緣故,得以享盡本來的壽命,而且沒有痛苦。” 阿難尊者繼續問道:“什麼是九種橫死呢?” 救脫菩薩回答:“倘若有的眾生生病了,並不是很嚴重,卻沒有條件看病和買藥;或者遇到了庸醫,治療方法不得當,本來不應該死,卻死去了,就叫做橫死。還有一些眾生,相信社會上那些邪門外道,鬼神附體之類,狂妄地預言人間的禍福之事,經常產生恐慌躁動的情緒;由於心術不正,成天蔔問吉凶;甚至不惜殺害生命,祭奠神靈,呼喚鬼魅之類,乞求增福增壽,然而,終究無法如願;卻由於愚癡迷信而造下種種惡業,往往被冤家債主以及鬼怪所糾纏而橫死,死後多數落入地獄,難有出頭之期。這就叫做第一類橫死。” “第二類橫死,指的是被國家法律制裁而處死。” “第三類橫死,指的是由於經常吃喝玩樂,喜愛打獵殺生,沉湎於淫欲和酒肉當中;因為放縱無度的緣故,最終被鬼神趁機吸走精氣,而導致離奇意外的死亡。” “第四類橫死,指的是被火焚燒而死。” “第五類橫死,指的是被水淹死。” “第六類橫死,指的是被各種野獸咬死或吃掉。” “第七類橫死,指的是從高處摔落而死。” “第八類橫死,指的是被毒藥毒死,或者被蠱毒、惡咒等傷害致死。” “第九類橫死,指的是由於沒有飲食,饑渴而死。” “這就是如來所說的橫死,簡略地歸納為九種。其它還有數不清的各種橫死,沒有辦法一一具體講說。” “還有,阿難!閻羅法王主管世間一切生命的名錄和壽命,倘若有的眾生,造下了大逆不道的五逆罪,即殺害父親、殺害母親、殺害阿羅漢、惡意傷害使佛的身體出血、破壞佛的戒律另立僧團等。或者惡意誹謗佛法僧三寶,或者破壞了世間的法制和倫理,等等,犯下了各種罪惡之行。
閻羅法王就會隨著罪行輕重的不同,考問之後予以相應的處罰,沒有任何人能夠逃脫。因此,我才勸一切眾生,恭敬供養藥師如來;點燃長明燈,佈置續命神幡,放生生命,培植福報;同時依靠藥師如來根本大願的力量,得以脫離病苦和災難,安享自己本來的壽命,而不會遭遇各種橫死。” 這時,大眾當中,有十二位藥叉神大將,都在法會當中安坐聽法。他們是: 宮毗羅大將 伐折羅大將 迷企羅大將 安底羅大將 額你羅大將 珊底羅大將 因達羅大將 波夷羅大將 摩虎羅大將 真達羅大將 招杜羅大將 毗羯羅大將 這十二位藥叉神大將,每一位都率領著七千多位藥叉眷屬,他們異口同聲,恭敬地向佛陀說道: “世尊!我們大家在今天的法會上,承蒙您的威德之力,能夠聽到人天敬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從此不會再有對三惡道的恐懼之心。我們大家將會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歸依佛法僧三寶,發誓將承擔起一切有情,幫助他們得到現在和未來的廣大利益,以及究竟的安樂。無論在什麼樣的國家、城市、農村,或者山林曠野當中,只要有人宣講流傳這部經典,或者受持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以恭敬心進行供養的話;我們大家將共同守衛保護這樣的人,幫助他們消除一切痛苦和災難,他們所有的願望和需求,都將得到滿足。” “或者有的人,飽受疾病和災難的折磨,想要得到解脫的話,也應當讀誦這部經典;並且用五色線打成結,拼出我們的名字,念經祈禱;直到願望實現以後,再解開結,收起五色線。” 這時,世尊讚歎各位藥叉大將說: “很好,很好!了不起的藥叉大將們!倘若你們能夠感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邊恩德的話,就應當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去給一切有情眾生帶來利益和安樂。” 然後,阿難尊者恭敬地向佛請問: “世尊!您所講說的這個法門,應當叫做什麼名字呢?我們大家應當怎樣信奉受持呢?” 佛陀回答阿難: “這個法門的名字,叫做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根本大願的功德;也叫做講說十二藥叉神將,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結願神咒法門;還叫做拔除眾生一切業障的法門。你們大家應當從這幾個方面信受奉行。” 當世尊這樣講說完畢以後,在座的各位大菩薩;各位大阿羅漢;以及廣嚴城的國王、大臣、婆羅門和居士們;還有各位天人、天龍、藥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其他的人們,以及非人的鬼神等等;一切在會的大眾,聽到佛陀所宣說的妙法以後,都從內心當中產生了極大的歡喜,並且願意信受奉行。

節錄自:顯密文庫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

這些內容,是我阿難親自聽佛說的。
有一次,當世尊為了教化眾生,而在印度的各個國家和地方雲遊的時候。來到了一座國土廣大,人民富饒的城邦,名字叫做廣嚴城。那時,世尊安坐在一棵大樹下面,當微風吹來的時候,枝葉就會發出美妙動聽的聲音,所以它的名字叫做樂音樹。在世尊的周圍,有已經證得聖果的八千多位大比丘弟子們;有三萬六千多位初地以上的大菩薩們;以及廣嚴城的國王,大臣,婆羅門和居士們;還有擁護佛法的八部天龍鬼神;其他的人們,以及非人的鬼神等等。數不清的與會大眾,恭敬地圍繞在世尊周圍,等待世尊說法。
這個時候,作為無上法王佛陀的法王子,文殊師利菩薩,承蒙佛陀的威德與神力無形當中的啟迪,從座位上站起來,按習俗袒露右肩,行右膝跪地,左腿半蹲,鞠躬合掌的禮節。然後恭敬地向佛說道:
“世尊,但願您能夠為我們大家,講說淨土當中教化眾生的這類佛陀的名號;以及他們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所發的廣大誓願,和所成就的殊勝功德。讓一切有緣聽到的人,都能夠消除種種罪業和障礙。我之所以向您請問,是為了給像法轉變時期,乃至於末法時期的一切有情眾生,帶來利益和安樂的緣故。”
這時,世尊讚歎文殊師利菩薩說:“很好,很好!文殊師利,你以廣大的悲憫之心,勸請我來講說淨土諸佛的名字和稱號;以及他們在因地修行時,所發的大願和所成就的功德。為了幫助被業障所纏縛的有情眾生出離苦海,給予像法和末法時期的一切有情,以無邊利益和安樂的緣故。現在請你仔細聆聽,好好體會,如來將要為大家解說。”
文殊師利菩薩回應道:“是的!請您慈悲解說,我們大家非常高興能夠聽聞妙法。”
佛陀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從這個世界往東方,越過像十條恒河裡的沙子那樣多的佛國以後,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淨琉璃,其中的佛陀名號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文殊師利,你要知道,這位人天敬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修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經廣發下面的十二大願,為了讓一切有情眾生,所有的願望和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第一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自身發出慈悲智慧等等無量光明,強烈無比,自然照耀數不清的無邊世界。以三十二種大丈夫的最佳相貌特徵,和八十種最美好的身體形態,來莊嚴所成就的佛身。並且讓所在佛國內的一切有情眾生,都像我所成就的佛陀一樣光明美好,沒有任何差別。”
“第二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所成就的佛身猶如清淨琉璃一般,從內到外光明透徹,純淨無暇;所放射出的光明,廣大無邊;所成就的功德,巍巍高大如同山嶽;佛身清涼自在,隨處安樂;各種光明交織成了光焰之網,莊嚴美好,強烈無比,遠遠勝過了日月之光。處於黑暗當中的惡道眾生,遇到佛光以後,都能夠開發出心中的光明智慧,隨它們的願望而自在投生,並且能夠成就它們所希望的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以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各種方法,讓所在佛國內的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夠得到用不完的生活用品和各種所需品,不會讓眾生有任何缺少。”
“第四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所在佛國內的一切有情,有人修行偏邪外道法門的話,我都將讓他們安住在成佛的菩提道當中;倘若有人修行聲聞和獨覺法門的話,我都將用大乘佛法,使他們得到究竟的安身立命之所。”
“第五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有無量無邊數不清的有情眾生,能夠在我所弘揚的佛法當中,修行清淨的梵行。我將讓他們的一切修行完全符合戒律的要求,並且自然具備菩薩的三聚淨戒,所謂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假設這些眾生的行為,有了破壞和違犯戒律的地方,只要聽到我成佛時的名號,破戒的罪過就會消滅,戒體自然恢復清淨,將來也就不會墮落在惡道當中。”
“第六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所在佛國內的一切有情眾生,有的人身體條件很差,或者六根發育不健全;或者相貌醜陋,智力低下;或者眼睛失明、耳聾、嗓音沙啞,甚至不能說話;或者手腳殘疾,天生駝背;或者有麻風病,以及精神失常,等等,各種疾病痛苦。只要聽到我成佛時的名號,一切疾病自然痊癒,身體相貌端正,富有聰明智慧,六根健全完好,不再有任何疾病痛苦。”
“第七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所在佛國內的一切有情眾生,遭受了眾病纏身之苦,而且既沒有得到救助,也沒有可以養病的棲身之所;沒有條件請醫生,也沒有藥品;沒有親人照顧,也沒有家的溫暖;因為貧窮的緣故,遭受了很多痛苦。這時,只要有人念誦我成佛時的名號,佛號一旦穿越了他的耳根,所有的各種疾病都將自然消除,他的身心將變得安穩而快樂;家宅眷屬以及各種生活用品,都將自然產生,並且充足無比;最終,他們將像我一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第八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有任何一個女人,被女人天生的種種缺陷和苦事,逼迫得煩惱無比,所以產生了極大的厭倦和遠離之心,希望將來能夠不再生為女人之身。當她聽到我成佛的名號以後,都能夠在下一世轉女身為男身,具備大丈夫的堂堂相貌,乃至於生生世世生為男身,直到最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第九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能夠使一切有情眾生,沖出魔王的天羅地網,解除一切邪門外道的糾纏和束縛。倘若有人沉迷於各種各樣的邪惡見解當中,我都將引導幫助他們回到正知正見當中,並且使他們逐漸能夠修學各種菩薩行,迅速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第十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一切有情眾生,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或者被繩子捆綁,被鞭子抽打;或者被囚禁在牢獄當中;或者按照刑律即將被處死;以及其它數不清的各種災難、傷害和淩辱。當他們被悲傷和憂愁煎熬的時候,身心承受著極大的痛苦。這時,只要他們聽到我成佛的名號,因為我圓滿的福德與威神力的緣故,他們都能夠從各種憂愁和痛苦當中獲得解脫。”
“第十一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一切有情眾生,由於被貧困饑餓所煎熬,為了得到飲食的緣故,即將做出種種惡劣的行為。這時,只要能夠聽到我成佛的名號,並且專心念誦祈禱。我將會先用上好的飲食,讓他們的身體得到溫飽,然後,再用佛法的妙味,給他們的心靈帶來究竟的安樂。”
“第十二大願,願我在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倘若一切有情眾生,因為貧困而缺少衣服,所以被蚊蟲叮咬,被冬寒夏熱從早到晚地逼迫煎熬。只要能夠聽到我成佛的名號,並且專心念誦祈禱,我將按照他們的心願和喜好,讓他們得到各種上好的衣服,還有一切美妙的珠寶和裝飾用品,花環彩帶、香料香水、種種樂器,等等,隨著他們各自不同的喜好,都能夠使他們得到滿足。”

“文殊師利,這就是被世間一切天人所尊崇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應供、正等覺,在因地修行菩薩道的時候,所發起的十二項微妙不可思議的殊勝大願。還有,文殊師利,你要知道,這位人天敬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修行菩薩道的時候,所廣發的各種大願,以及所成就佛國淨土的無量功德與莊嚴,即使我用一大劫,或者更多的世間,來詳盡地講說,也沒有辦法講完。”
“而且,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佛國淨土,向來清淨無比,國中沒有女人,也沒有三惡道,甚至沒有任何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其廣博的大地,由青色透明的琉璃寶形成;上面的道路,由黃金製成的繩子作為標記;國中眾生所居住的城市、宮殿、樓閣,以及欄杆、花窗和裝飾用的傘羅、紗網等等,都是由黃金、白銀、琉璃、水晶、硨磲、赤珠、瑪瑙等七種寶物所構成。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地莊嚴美好,完全平等,沒有差別。”
“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土當中,有兩位了不起的大菩薩,一位名叫日光遍照菩薩,一位名叫月光遍照菩薩。他們兩位是琉璃光淨土當中數不清的菩薩大眾的上首,當藥師如來涅槃以後,他們將依次替補成佛,而且能夠完全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正法寶藏,予以繼承和弘揚。因此,文殊師利啊!那些聽到這部經典,並且有了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們,應當發願,願意在未來世往生到藥師如來的琉璃世界。”
這時,世尊繼續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文殊師利啊!倘若有的眾生,不懂得善惡因果報應的道理,只知道要滿足自己的貪婪和吝嗇,而不知道佈施以及佈施的善妙果報。由於愚癡而沒有智慧,又缺少信仰的根基,所以拼命地積聚財寶,並且牢牢地守護著。看到乞丐或者困難的人前來求助,他的心裡很不高興;假如迫不得已,而施捨幫助別人的時候,就好像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樣,痛苦而捨不得。還有很多吝嗇貪婪的有情眾生,只知道一味地聚集錢財,即使自身的需要,尚且捨不得花費,何況為了父母妻子兒女,為了家奴傭人,以及乞丐呢?就更捨不得了。”
“上面所說的這些有情,在這一生結束以後,將會投生到餓鬼道當中,或者畜生道當中,受很多的苦惱。但是,由於他們過去在人間的時候,曾經聽到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如今在惡道當中,只要能夠短暫地回憶起藥師如來的名號,在回憶起來的一刹那間,就會從惡道當中消失,重新生到人間,並且自然會知道,過去世因為貪婪吝嗇而落入惡道的經過。由於害怕惡道之苦的緣故,不會再放縱欲樂,轉而樂善好施,並且常常讚歎施捨的人。對於自己的一切所有,都不會貪愛吝嗇,漸漸地,甚至能夠把自己的頭顱、眼睛、手腳、血肉筋骨等,施捨給需要的人,何況其它身外之物呢!”
“另外,文殊師利啊!倘若很多有情眾生,雖然在如來的教法當中學習,做了佛的弟子,卻違犯了戒律;有的雖然沒有犯戒,卻破壞了規矩;有的雖然沒有破壞戒律和規矩,卻毀壞了正知正見;有的雖然沒有毀壞正知見,卻放棄了廣學多聞,因此對於佛陀所講說的經文的深意,不能理解和明瞭;有的雖然具備了廣學多聞,卻產生了自以為了不起的輕慢之心,由於這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輕慢之心,覆蓋了清淨智慧心的緣故,所以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乃至於會進一步嫌棄並誹謗如來的正法,成為魔王的夥伴和同黨。”
“像這些愚癡無知的人,不僅自己奉行種種邪見,還會讓數不清的其他有情眾生,跟自己一起落入危險的邪見之坑。這些人,原本應當在地獄、畜生和餓鬼道當中,無窮無盡地生死流轉。倘若有緣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便會自然捨棄過去的罪惡之行,轉而修學佛陀的善法,不會再墮落於惡道當中。即使不能夠捨棄罪惡之行,不肯修行善法,最後落入了惡道當中;以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劫以來慈悲大願的威力,會讓這些已經落入惡道的眾生,重新聽到藥師如來的名號,並且當即在惡道當中死去,重新在人間出生。長大以後,具備佛法的正知正見,能夠精進地修行,善於調節身心,而得到自在和法喜。於是,便能夠捨棄世俗的家庭,出家修行,在如來的教法當中,受持經教和戒律,沒有毀壞和違犯。在具備正知正見的同時,還能夠廣學多聞,深深地理解了佛經當中的法義,所以不會再有自以為了不起的輕慢之心,也不會再誹謗正法,更不會再成為魔王的夥伴。這樣逐漸地修行各種菩薩行,將會迅速地圓滿無上菩提。”
“還有,文殊師利啊!倘若許多有情眾生,在人間的時候,貪婪吝嗇,經常懷有嫉妒之心,喜好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他們本應該墮落在惡道當中,在數不清的時間裡,承受各種劇烈的痛苦。受完這些痛苦的業報以後,從惡道當中死去,重新出生在人世間,卻往往生為牛、馬、驢、駝等等,經常被鞭子抽打,被饑餓口渴所折磨;又經常馱著很重的東西,走在路上。即使重新投生做了人,也往往出身於貧苦下賤的家庭,為了生活,只好做別人的家奴和傭人,被別人使喚和命令,總是不得自在。然而,由於過去他們在人間的時候,曾經聽到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因為這個善因緣,在今生當中又回憶起來了,並且能夠誠心的歸依祈禱。於是,在藥師佛威德神力的加持下,種種痛苦得以消除,身體六根變得聰明伶俐,擁有智慧;並且能夠廣學多聞,堅持求學最殊勝的妙法,時常遇到善知識和道友;最終將能夠永遠斬斷魔網,徹底破除無明的黑暗之殼,乾涸煩惱習氣的河流,從根本上解脫一切生老病死,以及憂傷、哀愁、痛苦和煩惱。”
“還有,文殊師利啊!倘若許多有情眾生,好生是非,互相挑撥離間,明爭暗鬥,讓自己和別人都陷入了煩惱混亂當中,並且以身體、語言和思維,不斷地造下種種罪惡之業,你來我往地,反復做些互相傷害的事,乃至於發展到互相謀害。為了達到報仇解恨的目的,想辦法召請山林野外的各種鬼神,殺雞宰羊,取用動物的血肉,來祭祀夜叉、羅刹婆等兇惡鬼神。把仇人的名字,寫在做好的小人上面,用惡毒的咒語進行詛咒,以蠱毒之道,通過咒語命令所祭祀的鬼神、死屍等等,前去殺害仇人,結束對方的性命。在這些眾生當中,倘若有人聽到了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則對方的各種邪術,都不能傷害到自己。而且,一切與自己相關的人,依仗藥師如來的加持,都自然會產生慈愛之心,願意相互幫助,願意給別人帶來平安快樂,逐漸沒有了相互損害的怨恨之心。於是,這些眾生,個個都高興起來,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能夠知足常樂,不再相互侵害和爭奪,反而樂於互相幫助,互相利益了。”
“還有,文殊師利啊!倘若有佛教的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以及其他具備純淨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等。能夠受持八關齋戒,或者一年,或者三個月不等,依照佛法,信受奉行自利利他的菩薩學處。由於這些善根因緣,而願意在去世以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佛國淨土,聽聞學習佛陀正法,雖然願意,但志向尚未堅定。這些人,倘若聽到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等到他們臨終的時候,就會有八位大菩薩,他們的名字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這八位大菩薩將從空中自然而來,為臨終的人指示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這些善男子和善女人們,就會順利地到達極樂世界,在各種顏色的七寶蓮花當中,自然變化而出生。”
“也有一些善男子和善女人們,在八位大菩薩的指引下,生到了天界之上,雖然如此,他們本來積聚的解脫善根不會窮盡,不會再降生到三惡道當中。當他們在天上的壽命結束以後,還會重新回到人間,有的成為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統領四大部洲的人類,擁有無比的福德威力,並且能夠教化無量無數的眾生,讓他們遵行十善,身語意都不造惡業;有的成為國王大臣,或者宗教威望極高的婆羅門,或者大居士,或者大富長者等等,往往擁有富足的財寶,把倉庫都裝滿了,身體相貌端正美好,擁有很多親人眷屬,既有聰明智慧,又有強健的體魄,如同英雄和勇士一般。倘若是善女人們,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以後,進行最誠心地誦持和祈禱,將來就可以不再轉生為女人之身。”
“還有,文殊師利啊!這位藥師琉璃光如來成就無上菩提的時候,由於無量劫以來根本大願的力量,自然會觀照一切有情眾生。如果眾生遇到各種病苦,如肺癆消瘦、甲狀腺功能亢進而日漸瘦弱、黃疸病發熱等等;或者被鬼魅附體、被蠱毒所傷害;或者有短命的徵兆;或者面臨各種意外死亡的危險,等等。只要這些眾生向藥師如來祈求幫助,希望能夠消除這些病苦和災難,他們的願望都將得到滿足。”
“當時,這位人天敬仰的藥師如來,進入了一種三昧,叫做除滅一切眾生苦惱三昧。入定以後,從藥師如來頭頂上突起的肉髻當中,放射出廣大的光明,在光明當中,有聲音自然宣講出一個作用廣大的陀羅尼咒:
‘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那個時候,當藥師如來的光明中自然宣說咒語以後,整個大地發生了祥和的震動,並且放射出廣大的光明。在光明當中,一切眾生的疾病痛苦都得以消除,享受安穩舒適的快樂。”

節錄自:顯密文庫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上》


藥師佛(梵文:भैषज्यगुरु,Bhaiṣajyaguru)、藥師如來,是略稱;全名作:藥師琉璃光佛、藥師琉璃光如來。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靜無染。東方另一佛國曰「妙喜世界」,其佛為阿閦佛(不動如來)。

十二大願
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藥師佛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
一、自身光明照無邊界;
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三、令諸有情悉皆圓滿;
四、令一切眾生行者安住大乘法宗;
五、令諸有情修行梵行如法清淨;
六、諸根不具者皆得端嚴;
七、令諸有情身心安樂乃至菩提;
八、由女身轉男身;
九、令諸有情消除外道邪見修習諸菩薩行;
十、令諸有情解脫一切憂苦;
十一、令諸有情隨意飽滿令住安樂;
十二、令諸有情得種種上妙衣服無諸苦惱。

淨琉璃世界
淨琉璃,梵語:वैडूर्यनिर्भास Vaidūryanirbhāsā(Vaidūryanirbhāsa)。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說:「東方過娑婆世界十恆河沙佛土之外,有佛土名為淨琉璃,其佛號為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清淨琉璃光明熾燃,成就世間光明與出世間光明,其清淨世界是由淨琉璃光組成的世界。

藥師七佛
依唐代義淨大師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載,藥師佛又作七佛藥師。即善名稱吉祥王如來、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法海雷音如來、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
若前面再加上釋迦牟尼佛,則稱為藥師八佛;若後面再加上阿彌陀佛,則稱為藥師九佛。

三寶佛
藥師佛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為「三寶佛」,亦稱橫三世佛。在佛教內,東方藥師佛與西方阿彌陀佛被視為解決眾生生死問題之兩大並行佛陀,中央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法門除同樣鼓勵命終往生淨土外,還著重強調可蒙藥師佛願力加被,以求現生即得安樂利益,增福延壽,消災免難,清除修行路上重重障礙。佛教界有說法認為橫三世佛為一體,只是為了渡眾生而化身為不同的形貌。

藥師經
目前華人流通的,主要有大、小本《藥師經》,小本即玄奘大師所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本即義淨大師所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漢語的佛典裡,小本《藥師經》還有其他幾個同本異譯的版本,大本《藥師經》目前只有義淨大師所譯的版本。《藥師經》又是保護世界的護國三經之一。

藥師咒
主條目:藥師灌頂真言
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跋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也,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剎逝,鞞剎逝,鞞剎社,三沒揭帝,娑婆訶!
Namo bhagavate bhaiṣajya-guru vailūrya prabha-rājāya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mbuddhāya tadyathā: Oṁ bhaiṣajye bhaiṣajye bhaiṣajya samudgate svāhā!
藥師咒一在生病、受傷時誦念,祈求藥師佛加持病人,幫助早日療癒。用法在食物或飲水誦念一百零八遍,給病人服用。二是與藥師佛相應,能夠往生藥師佛的佛國琉璃世界,也可為亡靈誦念。

藥師三尊
主條目:藥師三尊
藥師如來以日光遍照菩薩與月光遍照菩薩為左右二大脅侍,共同組成藥師三尊,俗稱「東方三聖」。
藥師三尊化導救濟有情眾生,使之得到究竟安樂利益。東方淨琉璃光世界的眾多菩薩由此二位大菩薩領導。他們兩位將於藥師佛涅槃後,依次遞補佛的位置。
亦有寺廟以藥王、藥上兩菩薩為藥師如來左右脅侍,以示施藥度盡苦難眾生之意。
亦有寺廟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為藥師如來脅侍,表示東方與西方淨土無二無別。
此外,或以文殊、觀音、勢至、寶檀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菩薩為藥師如來侍者。
拔苦免難
因尚未開悟的眾生都會有各種煩惱困擾惱亂身心,特別是貪、瞋、癡等,相互混合而產生繁雜的八萬四千種不同煩惱。由於心理方面有如此多的煩惱,因而導致生理方面有四百零四種傳統疾病和身心失調,使身體倍受病苦折磨。藥師佛的願力是要消除這些煩惱,使人免於遭受疾病纏身,消減痛苦,滅除災難。
健體延壽
此佛於過去久遠劫修梵行,在電光如來住世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身相端正,資具豐饒,離諸橫難等,並導入解脫,而以願滿故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與西方極樂世界無有差別。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琉璃光王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並恭敬如法按該經所示燃四十九燈,掛四十九天之五色綵幡等,其臨命終人得以甦生續命。此種藥師佛之信仰自古代起即十分盛行。

節錄自:維基百科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妙法蓮華經(二十八)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這時,以自在無礙的神通之力和聲威與德行著稱的普賢菩薩,與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大菩薩一起,從東方前來這個娑婆世界的耆闍崛山。途中所經諸國,大地普皆震動,天空中像下雨一樣散下寶蓮之花,並出現了百千萬億種歌舞與音樂。與普賢同行的還有天神、龍神、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八部神以及人與非人等。他們恭敬地圍繞在普賢菩薩的周圍,各自都現示出威嚴、福德與神通之力。普賢率領這些大眾來到娑婆世界的耆闍崛山中,向釋迦牟尼佛行以己之頭禮佛之足的頂禮,又由右向左繞佛七周以示敬拜,然後對佛說:“世尊,我在寶威德上王佛的國土中,遙聞娑婆世界正在講說《法華經》,於是,我便率領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的菩薩大眾同來聽講領受,惟願世尊為我們演說。譬如在如來滅度之後,善男子、善女人如何才能得到這部《法華經》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普賢菩薩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夠成就四種法,那麼,在如來佛滅度之後,他們就可得到這部《法華經》。這四種法是:第一,得到諸佛的愛護與關懷;第二,種下各種福德的根子;第三,進入破除顛倒妄想、必能最終證悟者的行列;第四,發下了救度一切眾生的誓願。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成就這四種法,那麼,就是在如來滅度之後,他們也能得到這部經典。”

這時,普賢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在您滅度之後的最後一個五百年中,正處五濁惡世之時,此時如果有受持這部經典的眾生,我就會守護他,消除他的衰敗與患禍,使他得到安穩,使如下魔鬼無可乘之機,如魔王、魔子、魔女、魔民、為魔附體者、夜叉鬼、羅刹鬼、鳩盤頭鬼、毗舍•鬼、吉蔗鬼、富單那麼鬼,韋陀羅鬼等等。所有這一切惱人的妖魔鬼怪都沒有可乘之機去傷害受持《法華經》的眾生。五濁惡世中受持《法華經》的人,不論他行走還是站立,只要他讀誦這部經典,我便於那時騎乘長有六牙的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一起去到他的跟前,然後自己現出身相,供養並守護他,安慰他的心靈,當然這也是為了供養《法華經》。此人如果在打坐中思惟此經,那時,我出會騎乘白象王,現身在他的面前。此人如果對《法華經》中的某句話或某個偈頌一時忘記了,我就會去教他,與他一起讀誦,使他恢復到流利的程度。那時,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可以看到我的身相,所以,他會極其歡喜,由此更加精進。因為看見我的緣故,他便會得到妙定和總持一切佛法的真言神咒,其名為在法門中旋轉自在的旋陀羅尼,共有百千萬億種這樣的旋陀羅尼,還有應機說法、方便自在的法音方便陀羅尼。總而言之,他能夠得到如此神妙、如此眾多的陀羅尼。

“世尊,如果在後世最後五百年的惡濁之世中,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中有人求索《法華經》,有人受持《法華經》,有人讀誦《法華經》,有人書寫《法華經》,總之就是想依據《法華經》而修行,那麼,他們就應該在三個七日即二十一天之內,專心致志,精進不怠。滿二十一天后,我將騎乘六牙白象,在無數菩薩的圍繞下,以一切眾生所喜歡看見的身相,顯現在他們的面前,為他們說法,開示、教導他們,使他們獲得利樂,同時再給予他們陀羅尼神咒。由於他們獲得了這個陀羅尼神咒,所以,不可能再有什麼非人的鬼怪之類妖邪之徒來破壞他們,他們由此也不會被女人所迷惑和擾亂,我的法身也會時常親自守護這些人。現在,就請世尊允許我說這陀羅尼咒。”

於是,普賢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前說出如下咒語:

阿檀地,檀陀婆地。檀陀婆帝。檀陀鳩舍隸。檀陀修陀隸。修陀隸。修陀羅婆底。佛陀波•禰。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薩婆婆沙阿婆多尼。修阿婆多尼。僧伽婆履叉尼。僧伽涅伽陀尼。阿僧•。僧伽婆伽地。帝隸阿惰僧伽兜略阿羅帝波羅帝。薩婆僧伽地三摩地伽蘭地。薩婆達磨修波利刹帝。薩婆薩•樓馱•舍略阿•伽地。辛阿•吉利地帝。

說完如上咒語,普賢菩薩接著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如果有哪位菩薩聽到這個陀羅尼神咒,那麼他應該知道這是普賢菩薩的神通力量所成就的。如果《法華經》流行於人類居住的閻浮提洲,那麼,其中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應該這樣想:‘這全靠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如果有人受持、讀誦《法華經》,並正確無誤地憶念,理解經中的義趣,根據經中所說而修行,那麼應當知道此人是在修行普賢的行門,這人必然已在無數個佛的住所,深深地種下了善根,並為這些如來佛摩頂授記。如果有人只是抄寫《法華經》,那麼,此人今生生命終之後,將轉生於忉利天上。那時,會有八萬四千個天女演奏起各種各樣的歌舞音樂來迎接他。此人便會戴上七種珍寶所成的寶冠,在眾多的美女之中,享受各種娛樂,快樂無比。僅僅抄寫經書尚且如此,何況受持、讀誦《法華經》,並正確憶念,理解其中義趣,根據經中所說而修行,那福德就更大了。如果有人受持、讀誦《法華經》,並理解其中義趣,那麼,此人命終時,會有上千位如來佛為他伸手,使他毫不恐懼,使他不轉生墮于諸惡道中,而是往生於兜率天中彌勒菩薩的住所。彌勒菩薩具足三十二種超凡脫俗的妙相,大菩薩們圍繞在他的周圍,還有百千萬億的天女眷屬也生活在這裡。既然有如此的功德與利益,所以,有智慧的人應當專心致志地親自抄寫或讓別人抄寫此經,受持、讀誦此經,正確憶念此經,並根據經中所說而修行,世尊,我現在以神通之力守護這部經典,在如來滅度後,將使此經在人類居住的閻浮提洲內,廣泛流布,永不斷絕。”

  釋迦牟尼佛稱讚普賢菩薩說:“善哉!善哉!普賢,你能守護《法華經》並幫助其流通於世,使許多地方的眾生獲得安樂與利益,你已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大慈大悲的心願。你從久遠的時代以來,立下求證至高無上之聖智的心願,所以,才能在今日發下這種種神通願力,表示要永遠守護這部《法華經》。我將以神通之力守護那些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號的人。普賢菩薩,如果有人能受持、讀誦、正確憶念、修習、書寫這部《法華經》,那麼,應當知道,此人就等於是見到了釋迦牟尼佛,就好像是從佛的口中親聞這部經典一樣;同時也應當知道,此人就等於在供養釋迦牟尼佛;還應當知道,此人為佛所讚歎叫好;另外還應當知道,此人就等於被釋迦牟尼佛用手摩頂;最後還應當知道,此人就等於被釋迦牟尼佛用佛衣覆蓋。像這樣的人,已不再貪念於世俗的享樂,不會喜歡外道的經書和外道的手筆,也不會再去親近外道信徒和其它各類造作惡業的人,如屠夫、畜養豬羊雞狗的人、獵人、出賣色相的妓女等;此人心地質樸直率,有正確的心念,有福德的力時;此人不為貪欲、•恨、愚癡等三毒所惱亂,也不再為嫉妒、我慢、邪慢以及自以為業已修行證果的增上慢等惡習所惱亂;此人少欲知足,能修行普賢菩薩的行門。
“普賢,如來滅度之後的最後一個五百年,如果有人看見人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那麼,他就應該這麼想:‘此人不久將去道場,破除各類魔眾,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眾而成就佛果,並由此而恩*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此人將在天神的人類大眾之中高坐於佛的寶座即獅子法座上教化眾生。普賢,如果能在後世人受持、讀誦這部經典,那麼,此人就不會再貪著於衣服、臥床、飯食以及其它生活用品,他就會有求必應,心願絕不落空,而且還能在現世獲得福報。如果有人輕視而詆毀他說:‘你真是個瘋子,白白地作了這些修行,最終卻是一無所獲。’此人因為這種詆毀所獲的罪報,將於以後的每一世中,轉生這無眼的眾生。如果有人見了受持《法華經》的人,對他進行供養和稱讚,那麼,此人今生就可獲得善報。如果還有一部分人看見受持這部經典的人之後,說出人家過去的各種惡行,以進行打擊和中傷,那麼,不管這種惡行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些中傷別人的人現世就會患上白癩病。如果有人輕視譏笑受持《法華經》的人,那麼,他所獲得的果報是生生世世牙齒疏鬆、缺漏,口唇醜陋,鼻子扁平,手腳彎曲,雙眼歪斜,身上臭穢,並患惡瘡、膿血、水腫、氣喘等各種重病。所以,普賢,如果見到受持這部經典的人,就應當起身遠迎,就像敬拜如來佛一樣敬拜他。”

釋迦牟尼佛講說這篇《普賢勸發品》時,與恒河沙數一樣無量無邊的菩薩獲得了百千萬億種名叫旋陀羅尼的自在無礙的總持法門。與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數一樣多的菩薩都完全掌握了普賢菩薩所行的道法。

釋迦牟尼佛說此經時,普賢等各位大乘菩薩、舍利弗等各位小乘聲聞弟子以及各位天神、龍神等人部神眾、人及非人的鬼神等法會上的一切大眾,都非常歡喜,他們受持了佛所宣說的一切法語,向佛致禮後離開了法會。

節錄自:顯密文庫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妙法蓮華經(二十七)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法華會上的大眾說:“遠古之世,從現在向過去追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那麼多的劫數,那時,有一位佛名叫雲雷音宿王華智,同時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等各種稱號。佛所在的國土,名叫光明莊嚴,所處的時劫,名叫喜見。在這位如來佛的法化範圍之中,有一位國王,名叫妙莊嚴,國王的夫人名叫淨德。妙莊嚴王人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淨藏,一個名叫淨眼。這兩位兒子皆有很大的神通之力,福德與智慧同時兼備。他們很久以來就修大乘菩薩所行的道法,即謂佈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還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直至三十七品助道法,他們全都明瞭而通達。淨藏和淨眼二位王子還證得了大乘菩薩的各種清淨妙定,如:日星宿妙定、淨光妙定、淨色妙定、淨照明妙定、長莊嚴妙定、大威德藏妙定。對於這些妙定,二王子也都能通達無礙。

當時,那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欲引導妙莊嚴王並出於對一切眾生憐湣關懷的緣故,所以便開講這部《法華經》。這時,淨藏、淨眼二兩位王子來到母親的住所,雙手合十,對母親說:‘願母后前去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那裡,我們也應當隨您一同前去,以便侍從、親近、供養這位如來佛。為什麼呢?因為此佛在所有天神與人類大眾中講說《法華經》,所以我們應該前去聆聽受教。’母親告訴兒子說:‘你們的父親信受外道,深深地執著於婆羅門教法。你們應該前去告訴父親,讓他與我們一同去。’ 淨藏、淨眼雙手合十,對母親說:‘我們是法王如來的弟子,竟生在這個執持邪見的家庭。’母親淨德後告訴兩位兒子說:‘你們當為父親感到擔憂,為父親多想想。若能為父親示現各種神通變化,他看見以後,內心會清淨,那時,他或許會聽我們的勸告,與我們一同到佛的住所聽聞佛法。’

於是,兩位王子出於對父親的關懷憶念,便以神通力,湧向空中,距地面有七顆多羅樹那麼高。二人在空中示現出各種神變景象,他們在空中行走、站立、打坐、睡臥。一會兒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一會兒身下出水, 身上出火。有時又示現巨大的身軀,以至遍滿整個虛空;忽而他們又示現小身,又由小身變為大身。甚至又在虛空中消失,忽然間,卻處在地上。能像入水一樣地中,又能像走平地一樣行走在水面。他們示現這些神變,以使父王心地清淨,能生信解佛法之心。

“這時,父親看見兒子有這般神通之力,心中十分歡喜,深感此乃從未有過的奇事。於是妙莊嚴王雙手合掌對兒子說:‘你們的師父是誰?你們是誰的弟子?’兩位兒子回答說:‘大王,那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現在正在七寶樹下的法座上坐著,在一切世間的天神與人類大眾中廣泛演說《法華經》。此佛是我們的師父,我們是他的弟子。’父親對兒子說:‘我現在也想拜見你們的師父,我們可以一同前往。’

“於是,兩位王子從空中下來,來到他們母親的住所,雙手合掌,對母親說:‘父王現已信解佛法,可以在此基礎上發下求證至高無上之聖智的誓願。我們已為父親作了佛事,願母親允許我們在那位如來佛的住所出家修道。’

“這時,兩位王子欲重申其意,便以偈頌格式向母親複述道:‘願母親放我們出家作沙門。諸佛很難遇到,現在有佛出世,我們要去隨佛學習。就好三千年才開一次的優曇缽羅花,很難遇到,要遇到佛也是這樣的難啊!救世的佛陀難遇,要脫離各種苦難也就很難很難。所以,願母親允許我們出家。’

“母親便告訴兒子說:‘我同意你們出家,為什麼呢?困為佛陀千載難逢啊。’於是兩位兒子對父母雙親說:‘善哉!願我們即時前去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的住所,親近,供養這位如來佛。為什麼呢?因為佛很難遇,就像優曇缽羅花歷久才得一現一樣,又像獨眼之龜在大海上要找一個浮末的小孔一樣。可由於我們先世已種下了深厚的善根,有了這樣好的福報,今生得以出家。為什麼呢?因為諸佛難遇,時機也是千載難逢。’

“那時,妙莊嚴王后宮的八萬四千宮女都已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淨眼菩薩很久以來就已通達了法華三昧,淨藏菩薩已在無量百千萬億劫那麼長的歲月中,為了使一切眾生遠離各種惡道,通達了離諸惡道和妙定。國王夫人淨德也獲得了名叫諸佛集的妙定,能夠知曉諸佛的秘密法藏。兩位王子就這樣,以方便法門的力量,諄諄善誘,化導了他們的父親,使其產生了相信並瞭解佛法的心意,從而喜愛上了佛法。

“於是,妙莊嚴王與群臣及其眷屬一起,淨德夫人與後宮嬪妃及其眷屬一起,兩位王子與四萬二千人一起,大家一時間都動身前往佛的住所。到達佛的住所以後,他們向佛行頭面禮足的頂禮,繞佛三周,退而站在一旁。這時,那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向國王說法,開示教法,賜以利樂。國王聽後,十分高興。妙莊嚴王及其夫人便解下脖子上的珍珠、瓔珞,把這些價值百千黃金的珍寶散在佛的身上。這些珍珠、瓔珞在虛空中化成有四根柱子的寶台,台中有一寬大的寶床,寶床上敷蓋著百千萬種天衣,天衣上有一位如來佛,正在雙膝打坐,身放出耀眼的光明。這時,妙莊嚴王心想,佛身真是稀有難得,端莊威嚴,奇特無比,成就了最為微妙的色身寶相。

“這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對四眾弟子說:‘你們看見這位妙莊嚴王在我面前合掌站著嗎?此國王將在我的佛法中作比丘,他精勤修習,助佛弘道,日後必將成佛,佛號為娑羅樹王,國名叫光大,劫名叫大高王。這位娑羅樹王佛擁有無數菩薩大眾和無數聲聞弟子。他的佛國平坦方正。他的功德就是如此的巨大。’這位妙莊嚴王便立即把國家交付給弟弟治理,自己與夫人、兩位王子和所有眷屬們,在佛法中出家修道。

“國王出家以後,在長達八萬四千年之中,勤奮不息,精進不怠,依《妙法蓮華經》從事修行。經過如此長時間的修行之後,妙莊嚴獲得了名叫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的妙定神力。於是,妙莊嚴王升上虛空中,距地面高達七棵多羅樹。他在空中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說:‘世尊,我的兩個兒子在過去已經大作佛事,從而獲得了許多神通妙用。他們以神通變化的方式轉變了我的邪心,使我得以安住於佛法之中,得以見到世尊。這兩位兒子是我的良師,他們為發起我前世種下的善根,為使我從佛法中蒙益受惠,故而前來投生於我家。’

“這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對妙莊嚴王說:‘是這樣!是這樣!正像你所說的,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夠種下善根,那麼,他們每一世都可以得到良師的指點。他所遇到的良師能大作佛事,指示眾生,教化眾生,使眾生獲得利樂,並最終證入至高無上的聖智。大王,你應當知道,良師益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緣,他能教化指導眾生使其得以見到佛陀,併發了求證至高無上之聖智的心願。大王,你看見你的這兩位兒子嗎?這兩個兒子在過去曾供養過六十五百千萬億兆恒河沙那麼多的如來佛,對這些佛表示了親近和恭敬。在這些佛那裡,他們受持《法華經》,憐憫關懷持邪見的眾生,使這些眾生轉而安住於正見的佛法中。’

“妙莊嚴王便從虛空中下來,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說:‘世尊,如來真是稀有難得,因為有功德,有智慧的緣故,頭頂上的肉髻大放光明,照亮了一切。如來的雙眼既寬又長,呈紺青之色。如來的兩眉之間有非凡的白毫光相,白如珂月一樣的清潔。如來的牙齒,潔白,整齊,密實,時常發放光明。如來的唇色像頻果一樣鮮紅而潤澤。’妙莊嚴王對佛的這些無量百千萬億種功德大加讚歎之後,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面前,一心合掌,又向佛說:‘世尊,真是亙古未有啊!如來的教法非常圓滿,可以成就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教戒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令眾生得到安穩和快樂。我從今日起,不再隨心所欲,妄自行事,再不生邪見之心,不生驕慢之心,不生•恨等各種惡劣之心。’說完這些話後,妙莊嚴王向佛再次行禮,然後退了出去。“

釋迦牟尼佛對法華會上的大眾說:“在你們看來,妙莊嚴王難道是旁人嗎?他就是現在的華德菩薩。那位淨德夫人就是現在站在佛座前的名叫光照莊嚴相的菩薩。她當年因為哀憐妙莊嚴王及其所有眷屬,所以在這個家中投生。國王的兩個兒子,就是現在的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成就了如此巨大的功德,他們已於過去在無量百千萬億個如來佛那裡種下了各種功德和根子,從而成就了今日不可思議的各種善功與福德。如果有人能識得這兩位菩薩的名字,那麼一切世間內的所有天神、人民也便應該禮拜這兩位菩薩。”

釋迦牟尼佛說完這篇《妙莊嚴王本事品》時,有八萬四千人遠離了塵垢,在各種佛法中獲得了觀察並通曉世間一切現象的法眼清淨境界。

節錄自:顯密文庫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二十六)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這時,藥王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他身披袒露右肩的袈裟,雙手合十,向釋迦牟尼佛致禮,開口言道:“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夠信受這部《法華經》,或者非常流利地閱讀背誦或者抄寫經卷,那麼,他們能得到多少福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藥王菩薩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供養與八百萬億兆恒河的所有沙數那麼多的如來佛,在你看來,他獲得的福報多不多呢?”藥王菩薩回答說:“非常多,世尊。” 釋迦牟尼佛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在此經中甚至只受持一首四句偈頌,對其讀誦、解釋,並按其所說義理修行,那麼,此人的功德也同樣是很多的。”

這時,藥王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現在應當給講說《法華經》的法師說陀羅尼神咒,以守護他們。”於是,藥王菩薩便說出了如下神咒:

安爾。曼爾。摩禰。摩摩禰。旨隸。遮黎第。賒•。賒履多瑋。•帝。目帝。目多履。娑履。阿瑋娑履。桑履。娑履。叉裔。阿叉裔。阿耆膩。•帝。賒履。陀羅尼。阿廬伽婆娑簸蔗毗叉膩。禰毗剃。阿便哆邏禰履剃。阿•哆波隸輸地。歐究隸。牟究隸。阿羅隸。波羅隸。首迦差。阿三磨三履。佛陀毗吉利•帝。達磨波利差帝。僧伽涅瞿沙禰。婆舍婆舍輸地。曼哆邏。曼哆邏叉夜多,郵樓哆。郵樓哆•舍略。惡叉邏。惡叉治多治。阿婆廬。阿摩若那多夜。

說完以上咒語,藥王菩薩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這個陀羅尼神咒乃是過去六十二億恒河沙數那麼多的如來佛所說出來的,如果有誰侵擾詆毀這位說《法華經》的法師,那他就是侵擾詆毀這些如來佛。”這時,對釋迦牟尼佛稱讚藥王菩薩說:“善哉!善哉!藥王,你憐憫、關懷、擁護講說《法華經》的法師,所以才說出這個陀羅尼神咒,這對於所有的眾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這時,一位名叫勇施的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也為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的法師們說一個陀羅尼神咒。如果這些法師得到了這個陀羅尼神咒,那麼,即使遇到或者夜叉鬼,或者羅刹鬼,或者富單那鬼,或者吉蔗鬼,或者鳩盤荼鬼,或者餓鬼,不論這些惡鬼如何尋找他們的短處,他們也不會為惡鬼留下可乘之機。”於是,勇施菩薩便在釋迦牟尼佛面前說出如下咒語:

痤隸。摩訶痤隸。鬱枳。目枳。阿隸。阿羅婆第。涅隸第。涅隸多婆第。伊致•。韋致•。旨致•。涅隸墀•。涅•墀婆底。

說完如上咒語,勇施的菩薩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這個陀羅尼神咒是與恒河沙數一樣多的如來佛所說的,而且,這些如來佛都隨順此咒,心生歡喜。如果有誰侵擾詆毀這些講說《法華經》的法師,那麼,誰就是侵擾詆毀這恒河沙數一樣多的如來佛。”

這時,四大天王中守護北方世界•沙門天王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也有憐憫、關懷眾生,擁護講說《法華經》的法師,而說一個陀羅尼神咒。”於是,這位天王便說出如下咒語:

阿梨。阿梨。•那梨。阿那廬。那履。拘那履。

說完如上咒語,•沙門天王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除了用這種神咒擁護講說《法華經》的法師外,我本身也應當擁護受持這部經典的所有眾生,使他們在一百由旬之內,沒有任何衰退與禍患。”

那時,四大天王中的持國天王,也在法華會上,他與恭敬圍繞在他身邊的千萬億兆幹闥婆神走到釋迦牟尼佛的面前,雙手合掌,對佛說道:“世尊,我也以陀羅尼神咒來擁護受持《法華經》的法師。”於是,持國天王說出如下咒語:

阿伽禰。伽禰。瞿利。幹陀利。•陀利。摩蹬耆。常求利。浮樓莎•。•底。

說完如上咒語,持國天王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這個陀羅尼神咒,是從前四十二億位如來佛所說的。如果有誰侵擾詆毀這些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那他就等於是侵擾詆毀這四十二億如來佛。”

這時,法華會中有十位羅刹女,第一位名叫藍婆,第二位名叫毗藍婆,第三位名叫曲齒,第四位名叫華齒,第一五名叫黑齒,第六位名叫多發,第七位名叫無厭足,第八位名叫持瓔珞,第九位名叫皋帝,第十位名叫奪一切眾生精氣。這十位羅刹女與鬼母及其兒子與眷屬一同來到佛的面前,同聲對佛說道:“世尊,我們也想擁護那些讀誦、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以消除他們的衰退與禍患。如果有誰尋找法師的短處,使他們不能得逞。”於是這位羅刹女等便在釋迦牟尼佛前說出如下咒語:

伊提履。伊提泯。伊提履。阿提履。伊提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樓醯。樓醯。樓醯。樓醯。多醯。多醯。多醯。兜醯。•醯。

說完如上咒語,羅刹女等又繼續說:“我們寧願諸鬼在我們頭上為所欲為,也不讓他們去擾亂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這些惡鬼,如夜叉鬼、羅刹鬼、餓鬼、富單那鬼、吉蔗鬼、毗陀羅鬼、犍馱鬼、烏摩勒伽鬼、阿跋摩羅鬼、夜叉吉蔗鬼、熱病鬼。假使在一日、二日、三日,四日甚至七日之中,常有熱病鬼出沒,不論其以男形還是女形,不論其以童男形還是童女形,甚至在夢中,都不能擾亂這些受持《法華經》的法師。”
羅刹女等又在釋迦牟尼佛前說偈語道:“如果誰不順從我的咒語,擾亂講說《法華經》的法師,那麼,誰的頭就會被破成七份,就像阿梨樹枝一樣墜落於地上,破碎為七片。如同殺父母的大罪,也如同壓油壓死其它生命的災殃,以大鬥小秤來欺騙他人所獲致的惡報,也好像提婆達多破壞僧團的罪業,凡是侵犯這位講說《法華經》的法師的眾生,就會獲致如上這些災殃。”

羅刹女們說完這些偈語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們也應當親自擁護那些受持、讀誦《法華經》並依《法華經》而修行的法師,使他們身心得到安穩,遠離各種衰退與禍患,消除各種害人的毒藥。”

釋迦牟尼佛告訴羅刹女們說:“善哉!善哉!你們即使僅僅擁護那些受持《法華經》的名字的人,所獲得的福報已不可限量,何況擁護那些受持整個《法華經》並供養經卷的人。這些供養經卷的人,或者以鮮花、香料、瓔珞供養,或者以未香、塗香、燒香供養,或者以寶幡、寶蓋、歌舞供養,或者點燃各種油燈供養,如酥油燈、香油燈、酥摩那花油燈、•蔔花油燈、婆師迦花油燈、優缽羅花油燈。諸如此類通過成百上千種方式來供養《法華經》的法師,皋帝,你們這些鬼眾與眷屬應當擁護這些法師。

釋迦牟尼佛說遼篇《陀羅尼品》時,法會中有六萬八千人獲得了安住不生不滅實相理體的無生法忍。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二十五)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時,無盡意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裸露右肩,雙手合十向釋迦牟尼佛致禮,開口言道:“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什麼因緣,而立名為觀世音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如果有無量百千萬億那麼多的眾生,他們遭受到種種苦惱現在聽說過觀世音菩薩之後,只要一心稱念他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會立即觀察到這音聲,使那些身處苦惱的人都得到解脫。如果有人奉持稱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麼即使他不幸陷入大火之中,大火也不能將其燒著,這是因為此菩薩有大威力大神力的緣故。假如有人不幸被大水卷走,只要他有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他就能很快到達淺處。假如有百千萬億那麼多的眾生,為了尋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物,乘船進入大海,即使正好碰上狂風,將其船隻吹到羅刹鬼國,如果其中有人,甚至僅僅一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麼所遇難的人都能從鬼國中解脫出來。因為這種因緣,所以就稱其為觀世音菩薩。

“假如有人,在他臨能被害之際,只要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麼,殺人者手裡的刀杖,就會應聲折壞為碎段,使受害者從危難中得到解脫。假如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中,到處都是夜叉鬼和羅刹鬼,它們想傷害別人,然而只要一聽到有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些惡鬼連睜開眼睛看看都不可能,何況加害於人呢?又假使有人,無論是有罪或是無罪,如果手腳被戴上鐐銬,全身被枷鎖縛綁,可他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麼所有刑具都會自動斷壞,使其從束縛國得到解脫。假如在三千大千世界國土上,到處都有謀財害命的盜賊,有一位商主,率領許多商人,攜帶貴重珍寶,經過一段險峻的道路,其中一個商人建議大家說:‘善男子,大家不要驚恐,你們只要能一心一意地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位菩薩能將其無畏神力佈施給大家,你們就能從怨賊的危害中獲得解脫。’眾商人聽完他的話後,都大聲念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因為誦念了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的緣故,他們都立即眾危難中解脫出來。

“無盡意菩薩,這位菩薩眾中的大菩薩觀世音菩薩,他的威德神力就是如此,巍巍宏大。”

“假如有眾生過度沉弱於淫欲,只要常常念誦並恭敬觀世音菩薩,就會自然脫離淫欲。若有眾生常常•怒,只要經常念誦並恭敬觀世音菩薩,便能自然脫離•恨。若有人十分愚癡,只要經常念誦觀世音菩薩,就會自然脫離愚癡。無盡意菩薩啊!觀世音菩薩有如此種種大威德神力,能使一切眾生得到益處,因此,眾生常應在內心虔誠地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如果有女人想求男孩,只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就會生下一個既有福德又有智慧的男孩;假如她想求一個婦女孩,便會生下一個相貌端正的女孩,而且這個女孩在前世就種下了善根,因此眾人都很喜愛並尊敬她。

“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假使眾生,能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他的福報絕不會落空。因此,眾生都應該受持、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菩薩,如果有人能信奉護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數那樣多的菩薩名號,又能終生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在你看來,這樣的善男子、善女子,他們的功德多不多呢?

無盡意菩薩回答說:“當然非常多啊!世尊。”

釋迦牟尼佛說:“假使另外有人受持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甚至作短時間的禮拜和供養,那麼,他所獲得的福報,與前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子所獲得的福報,完全相等而毫無差異,在百千萬億劫那麼多的時間裡,也不能窮盡他們的福服。無盡意菩薩啊!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得到如此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

無盡意菩薩對佛說:“世尊,觀世音菩薩怎樣遊歷這個娑婆世界?怎樣為眾生說法?他教化眾生的方便神力是怎樣的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中,若有眾生應以佛身而獲得救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為其說法;應以辟支佛身獲得救度的,即現辟支佛身為其說法;應以聲聞身獲得救度的,即現聲聞身為其說法;應以梵王身獲得救度的,即現梵王身為其說法;應以帝釋身獲得救度的,即現帝釋身為其說法;應以自在天身獲得救度的,即現自在天身為其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獲得救度的,即現大自在天身為其說法;應以天上大將軍身獲得救度的,即現天上大將軍身為其說法;應以•沙門身獲得救度的,即現•沙門身為其說法;應以小王身獲得救度的,即現小王身為其說法;應以長者身獲得救度的,即現長者身為其說法;應以居士身獲得救度的,即現居士身為其說法;應以婆羅門身獲得救度的,即現婆羅門身為其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身獲得救度的,即現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身為其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的婦女身獲得救度的,即現相應的婦女身為其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獲得救度的,即現童男、童女身為其說法;應以天神、龍神、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以及人和非人之身獲得救度的,即現各之自身為其說法;應以金剛神身獲得救度的,即現金剛神身為其說法。

“無盡意,這位觀世音成就了如此的功德,能夠以各種身形遊歷各個國土,救度那裡的眾生,所以,你們應當一心一意地供養觀世音菩薩。這位觀世音菩薩能在眾生遇到恐怖與危急、災難之時,把無畏佈施給眾生,所以,這個娑婆世界都稱觀世音菩薩為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現在就應當供養觀世音菩薩。”於是,無盡意解下脖子上的各種寶珠與瓔珞,總計價值達百千兩黃金,把它們供給觀世音菩薩,說道:“仁慈有德的菩薩啊,請接受這如法佈施的珠寶與瓔珞吧!”這時,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無盡意菩薩又對觀世音菩薩說:“仁慈有德的菩薩啊,請您憐憫我們,收下這些瓔珞吧!”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觀世音菩薩說:“你應當憐憫這位無盡意菩薩以及四眾弟子和天神、龍神、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還有人與非人等,因此你就接受這些瓔珞吧!” 於是,觀世音菩薩出於對四眾弟子及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等的憐憫,便立即收下了這些瓔珞。他把這些瓔珞分作兩份,一份奉獻給釋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寶佛塔。
釋迦牟尼佛對無盡意說:“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上所述的自在神力,所以他才能自由地遊歷於這個娑婆世界。”

這時,無盡意菩薩以偈頌格式重問道:“具足各種妙相的世尊啊,我現在再問一問那位觀世音菩薩,這位佛子以什麼因緣而名叫觀世音呢。”

具足各種妙相的世尊也以偈頌格式回答無盡意菩薩說:“你聽著,觀世音菩薩的行持,善於應化於十方一切處所。他救度眾生的宏誓就像大海一樣深厚,即使經歷許多劫數,也很難思議其程度。他奉持過千億那麼多的佛,併發下了清淨的大願。我現在為你略加講述,如果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字,見到觀世音菩薩的身相,心中不停地念誦菩薩的名號,那麼就可以消滅三界中的各種苦難。假使有誰興起害人之心,把某人推入大火坑中,通過念誦那個觀音名號所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火坑變成清涼水池。或者有人漂流于大海之中,遇到毒龍、大魚及各種鬼怪的災難,通過念誦觀音的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即使再大的波浪也淹沒不了他。或者當某人在須彌山峰上,被人推下山岩,通過念誦觀音的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他像太陽住在虛空一樣墮落不下。或者某人被壞人追逐,跌落到金剛山下,通過念誦那個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他不損一毛。或者有人遇到怨賊包圍,各自持刀加害於他,通過念誦那個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所有的怨賊立即生出仁慈之心。或者有人遭受到國王相加的危難之苦,死亡即將臨頭時,通過虔誠念誦那位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行刑之刀接連斷成幾節。或者有人被枷鎖囚禁起來,手與足均被鐐銬束縛,通過念誦那位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他獲釋而得解脫。如果有人遇到詛咒或各種毒藥加害其身,通過念誦那位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這些詛咒和毒藥不但不能害他,而且反回去加於詛咒與投毒之人。

“如果有人遇到兇惡的羅刹鬼以及毒龍和其它鬼怪等,通過念誦那位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立即使它們全都不敢加害。如果某人被兇惡的野獸包圍,這些野獸露出銳利的牙齒和爪子,十分可怖,通過念誦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這些野獸迅速跑到天邊的遠方。如果有人遇到•蛇、蝮蛇和蠍子,被如同燃燒著的煙火一樣劇烈的毒氣所威脅,通過念誦觀音菩薩的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這些毒蟲聞聲布各自退回。如果遇到烏雲密佈,打雷閃電,降下冰雹或傾盆大雨,通過念誦那位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這種狀況即時得到消散。

“眾生深陷于困苦危厄之中,無量無數的痛苦逼迫其身心。觀音菩薩的妙智力能夠救度世間的苦難。觀音菩薩具足神通之力,廣泛修習智慧與方便法門,在十方的所有國土之中,無處不現其身。各種惡道即地獄、餓鬼、畜生以及善道中的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觀音菩薩都可逐漸使其全部消滅。觀音菩薩具備看破外相的真空觀、毫不執著的清淨觀、廣大圓滿的智慧觀,還具備拔出一切苦的悲觀和給予眾生一切樂的慈觀,所以,你們應當時常祝願,時常瞻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遠離一切塵垢,所以才會有微妙的清淨之光。他的智慧像太陽一樣把一切黑暗全都照破了,把一切風火之災都降伏了,從而使其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世間。觀音菩薩收持戒而獲得的大悲之法體如同天雷震動一樣,觀音菩薩的慈悲心懷好似天上的彩雲一樣微妙,從而降下了甘露般的法雨,滅除了眾生心頭的煩惱之焰。如果爭鬥訴訟到官府那裡,或者在兩軍陣前的恐懼之中,通過念誦那位觀音菩薩名號獲得的感應之力,就可使一切怨恨全都退散。

“觀世音菩薩具有微妙的聲音,就像其本身的名號之音一樣。觀世音的音聲不但微妙,而且清淨,猶如大海的潮音。觀世音菩薩的聲音勝過了世間所有的聲音,所以,你們要經常念誦觀世音,每念一下都不生出疑惑之心觀世音菩薩這位清淨的聖者,能在眾生遇到痛苦煩惱之時,或面臨死亡危險之時,作為眾生的依靠。他具備了一切功德,以慈父的眼光看侍一切眾生,所修的福德像眾水聚成大海一樣無邊無量,所以,你們應該頂禮膜拜觀音菩薩。

這時,持地菩薩從座上站起來,走向前來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若有眾生聽到這篇《觀世音菩薩品》,知道觀音菩薩自在無礙的業行,瞭解觀音菩薩廣開無量法門,示現各種神通之力救度眾生,那麼,我們就應當知道,此人所獲得的功德的確不少。”

釋迦牟尼佛講說這篇《普門品》時,參加法會的大眾中有八萬四行眾生都發下求證至高無上聖智的誓願。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二十四)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這時,釋迦牟尼佛從三十二種大人相中的肉髻相中放出光明,又從兩眉之間放出白毫相光,這兩種佛光照遍東方一百八十萬億兆恒河所有沙數那麼多的佛國世界。越過這些數目的世界,有一個佛,名叫淨華宿王智如來,此佛同時具足十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淨華宿王智如來為恭敬圍繞在他身邊的無量大無邊的菩薩大眾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照遍了其國。

那時,這個一切淨光莊嚴佛國中有一個菩薩名叫妙音。此菩薩在很外很久之前,就已種下了許多善根,供養、親近過無量百千萬億的佛,所以成就了甚深的智慧,獲得了各種三昧即妙定的境界,如:妙幢相三昧、法華三昧、淨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淨三昧、神通遊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等等,共獲得了百千萬億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三昧。釋迦牟尼佛的光明照耀在妙音菩薩身上,妙音菩薩便對淨華宿王智佛說:“世尊,我應當前往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並拜見文殊師利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
這時,淨華宿王智佛告訴妙音菩薩說:“你不要輕視那個國土,不要產生下劣的想法。善男子,那個娑婆世界高低不平,充滿了各種土山、石山和污穢、惡濁。那裡的佛陀,身材矮小,諸菩薩大眾的身材也很小,而你的身高四萬二千由旬,我的身高六百八十萬由旬。你的身相最為端正,具備了百千萬種福相,又能放出清淨而殊妙的光明,所以,你到娑婆世界,切莫輕慢那裡的一切,譬如不要對那裡的佛、菩薩和國土產生下劣的想法。”

妙音菩薩對淨華宿王智佛說:“世尊,我現在到娑婆世界去,都是憑佛的力量,佛的神通遊戲,佛的功德智慧來莊嚴自己。”於是,妙音菩薩仍然坐在座上,既不站起,也不搖動,而是進入禪定狀態,並以這種定力來到娑婆世界的耆闍崛山,在離釋迦牟尼佛法座不遠的地方,化出八萬四千朵眾寶而成的蓮花,這種蓮花以閻浮檀金為莖,以白銀為葉,以金剛為花須,用甄叔迦寶石作為花台。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見到這些殊勝的蓮花,便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是什麼因緣而現出這樣的祥瑞景象呢?那成千上萬朵蓮花,個個以閻浮檀金為莖,以白銀為葉,以金剛為花須,用赤紅的甄叔迦寶石作為花台。”

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這是妙音大菩薩想與圍繞在他身邊的八萬四千菩薩,從淨華宿王智佛的東方淨光莊嚴佛國,來到這個到娑婆世界,前來供養我,親近人,禮拜我,也是為了供養並聆聽《法華經》。

文殊師利菩薩對佛說:“世尊,這位菩薩種下了何種善根?修下了何種功德?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神通之力呢?他修得的是什麼樣的禪定呢?願你為我們講說這種妙定的名稱,我們也想勤奮修習這種妙定。因為,修行這種妙定,才能看見這位菩薩身相大小,才能看見他的行、住之威議。等那位菩薩來到後,願世尊以神通力使我們能夠看見。”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這位久已滅度的多寶如來將為你們現出妙音菩薩的景象。”這時,多寶佛告訴妙音菩薩說:“善男子,請你來吧,文殊師利法王子想見到你的身相。”

當此之時,妙音菩薩在他所處的佛國中隱沒了。他率領八萬四千菩薩一起出發,直奔娑婆世界而來,途中所經過的每一個佛國,大地均發出了六種震動,天空下雨般散下七寶蓮花,成百上千種天樂,不用鼓動,自然響徹雲霄。這位妙音菩薩的雙目就像寬大的蓮花葉,目光猶如百千萬個月亮交相輝映。其面貌炎端正更勝過這種情景。他的身體是真金的顏色。無量的功德使其無處不美麗,無處不莊嚴,所以,他的威德如火般熾盛,他的身光,燦爛明亮,照耀一切,他的外相,無不具足,無不莊嚴,就像金剛力士那樣健壯而瀟灑。妙音菩薩坐在七寶蓮花臺上,上升到虛空之中,離地面有七棵多羅樹那麼高,在那些菩薩大眾的恭敬圍繞下,來到了這個到娑婆世界的耆闍崛山。

來到耆闍崛山之後,妙音菩薩從七寶臺上下來,手持價值連城的百千種瓔珞,來到釋迦牟尼佛面前,頂禮膜拜,奉上瓔珞,對佛說:“世尊,淨華宿王智佛向您問好,您沒有病痛,沒有煩惱吧?您日常起居輕鬆順利吧?您行、住、坐、臥安穩快樂吧?眾生容易救度吧?眾生不會有太多的貪欲、•怒、愚癡、嫉妒、慳慢吧?沒有不孝敬父母、不恭敬沙門的眾生吧?沒有充滿邪見和不善之心、不能收攝喜、怒、愛、惡、欲等五種情感的眾生吧?世尊,眾生能降伏一切魔怨吧?久已滅度的多寶如來在七寶塔中也來聽您說法吧?淨華宿王智佛還讓我向多寶如來問好,他近來身心安穩、無憂無惱吧,還能忍耐久住吧?世尊,我現在就想見到多寶如來的身相,惟願世尊指示以便讓我見到這位如來佛。”這時,釋迦牟尼佛對多寶佛說:“這位妙音菩薩想與你相見。”

這時,多寶佛告訴妙音菩薩說:“善哉!善哉!你為了供養釋迦牟尼佛和聆聽《法華經》並拜見文殊師利等菩薩,而來到這個到娑婆世界。”
這時,法會中有一位名叫華德的菩薩對佛說:“世尊,這位妙音菩薩,他在往昔因地時種下何種善根?修下了何各功德?怎麼會有這樣的神力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華德的菩薩說:“很早以前,有一位佛,名叫雲雷音王佛,他有如來、應供、正遍知等稱號。當時的國名叫現一切世間,所處的劫,名叫喜見。妙音菩薩在一萬二千年當中,以十萬種伎樂供養雲雷音王佛,並為佛奉獻了八萬四千個七寶製成的寶缽,由於這個原因和果報,他現在才生在淨華宿王智佛國,並具備了這樣的神力。華德菩薩,在你看來,那時在雲雷音王佛面前,以伎樂進行供養並奉上寶缽的妙音菩薩難道是另一個人嗎?他就是現在的這位妙音大菩薩。華德,這位妙音菩薩已曾供養、親近過無數位如來佛,很久很久以來,就種下了善根,另外,他所遇到的佛,有恆河沙那麼多的成百上千直至萬億兆。

“華德,你只看見妙音菩薩的身軀在此,其實,這位菩薩能現各種身相,到處為各類眾生演說這部《法華經》。他或者現梵王身,或者現天帝身,或者現自在天身,或者現大自在天身,或者現天大將軍身,或者現四大天王中的•沙門天王身,或者現持輪寶的神聖國王身,或者現各種小王身,或者現長者身,或者現宰官身,或者現婆羅門身,或者現比丘身、比丘尼身、男居士身、女居士身,或者現長者婦身、居士婦人身,或者現官吏婦人身,或者現婆羅門婦人身,或者現童男、童女身,或者現天神、龍神、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等天龍八部以及人與非人等的身相。通過示現這些不同的身相而為不同的眾生講說這部《法華經》。在地獄、餓鬼,畜生之中以及各種困難的場合,他都能前去救濟,甚至變成女身,深入國王的後宮之中,為宮女們講說這部經典。華德,這位妙音菩薩是能救護娑婆世界所有眾生的菩薩。這位妙音菩薩如此顯現各種各樣的變化身相,在這個娑婆世界,為所有眾生講說《法華經》,可是,他的神通力、他的顯化力以及他的智慧,卻毫無損減。

“這位菩薩用他的種種智慧光明來照耀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使一切眾生各自得到應該知道的佛法。不但在娑婆世界如此,就是在十方恒沙數那麼多的世界中,妙音菩薩也是這樣來救度眾生。如果有應該以聲聞身形獲得救度的眾生,妙音菩薩就示現聲聞形身而為其說法;如果有應該以辟支佛身形獲得救度的眾生,妙音菩薩就現示辟支佛身形而為其說法;如果應該以菩薩身形獲得救度的眾生,妙間菩薩就示現菩薩身形而為其說法;如果有應該以佛的身形而獲得救度的眾生,妙音菩薩便示現佛的身形為其而說法。如此各種各樣的身形,都是隨著所應救度的眾生的不同身形而顯現出相應的身形,甚至遇到應該以滅度的涅槃身形獲得救度的眾生,妙音菩薩還會示現滅度之相。華德,妙音大菩薩所成就的巨大神通與智慧之力,就是這樣。”

這時華德菩薩對佛說:“世尊,這位妙音菩薩的確深深種下了善根。世尊,此菩薩安住於何種妙定而能如此隨時隨地變化示現不同的身相,以求度眾生脫離苦難?”

釋迦牟尼佛告訴華德的菩薩說:“善男子,妙音菩薩所安住的妙定境界,名叫現一切色身。妙音菩薩住在這種妙定之中,所以,能像剛才所說的那樣給眾生帶來很大的好處。

釋迦牟尼佛講說這篇《妙音菩薩品》時,與妙音菩薩一同前往來的八萬四千人都證得了名叫現一切色身的妙定。這個娑婆世界中的無數菩薩也獲得了這種妙定以及陀羅尼的法門。

妙音大菩薩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多寶佛塔後,便返回自己所在的國土。途中所經過的各個國土都發生了六種震動,天空中像下雨一樣散下寶蓮之花,並自然出現了百千萬億種歌舞與妙樂。到達本國之後,妙音菩薩與圍繞在他周圍的八萬四千菩薩來到淨華宿王智佛面前,對佛說:“世尊,我這次到娑婆世界去,使那裡的眾生蒙益受惠,我還見到了釋迦牟尼佛,見到了多寶佛塔,並對其都進行了禮拜和供養。我還見到了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見到了藥王菩薩、得勤精進力菩薩、勇施菩薩等大菩薩,也使與人隨形的八萬四千菩薩都獲得了名叫現一切色身的妙定。”

釋迦牟尼佛講說這部《妙音菩薩來往品》時,有四萬二千名天子證得了安住為生不滅之實相理體的無生法忍,華德菩薩則證得了依據《法華經》思惟諦觀中道實相之理的法華三昧。

節錄自:顯密文庫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二十三)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這時,宿王華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藥王菩薩是何因緣來到這個娑婆世界遊歷的?世尊,這位藥王菩薩修習過若干百千萬億兆種難以修行的苦行,好啊!世尊,願您為我們稍作解說。”法會上的各位天神、龍神、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等天龍八部和人與非人的鬼神等,另外還有其它國土來的諸位菩薩以及此方的聲聞弟子等,聽了宿王華菩薩向佛請問後,都十分歡喜。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宿王華菩薩說:“從現在向過去追溯無量條恒河的所有沙數那麼多的劫數,那時,有一位佛名叫日月淨明德如來,同時具足十種稱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位佛身邊有八十億個大菩薩,有七十二條恒河沙數那麼多的大聲聞弟子。佛的壽命達四萬二千劫,菩薩和壽命也是這麼長。這個佛國中沒有女人,沒有地獄、餓鬼、畜生等三種惡道,也沒有各種災難和痛苦。大地平坦得猶如手掌一般,全都是琉璃鋪成。大地上,寶樹成行,一派莊嚴。寶樹上,寶帳覆蓋,寶華披掛,寶幡下垂。寶瓶與香爐,遍佈全國各地。七寶作成高臺,每有一樹即有一台,寶樹與寶台相距一箭之地。這些寶樹下都坐有菩薩和聲聞弟子。所有的寶臺上,各有百億天神演奏天樂,表演伎藝,歌頌佛陀,作為供養。

“那時,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都喜歡見到的菩薩以及其它各位菩薩、各位聲聞乘弟子演說《法華經》。這位名叫一切眾生喜見的菩薩喜歡修習苦行,他在日月淨明德佛的正法中,精進修行,一心追求佛果。經過整整一萬二千年之後,終於獲得了變現一切色身的禪定神力。獲得了這種禪定神力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心中十分歡喜,於是他這樣說道:‘我之所以能獲得變現一切色身的禪定之力,都是因為得聞《法華經》的力量所致,所以,我應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和《法華經》。’於是,他立即進入這種禪定狀態,升於虛空之中,像下雨一樣將小曼陀花、大曼陀花和堅硬的黑色•檀香末細末散落下來,一時間,整個天空猶如密雲相聚,繽紛而下。同時,還像下雨一樣灑下北海南岸產的•檀之香,這種香的六銖重理,其價值相當於一個娑婆世界。如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把它拿來供養日月淨明德佛。

“作完了這些供養之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從禪定中起來,心中暗自想道:‘我雖然以神力供養了佛,不如以身軀來供養佛。’於是,他立即飲服各種妙香,如•檀香、熏陸香、兜樓婆香、畢力迦香、沉水香、膠香。他又飲下了••等鮮花製成的香油。如此經過一千二百年,他又用香油塗抹身體,然後,在日月淨明德佛前,用天上的寶衣將自己的身軀纏繞起來,再灌下各種香油。這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以其神通願力,自焚其身。火光照遍了八十億恒沙數那麼多的世界。這些世界之中的每一位佛都異中同聲地讚歎道:‘好啊!好啊!善男子,這才是真正的精進修行,這才是真正法供養如來。以華、香、瓔珞以及各種燒香、末香、塗香以及天繒、幡蓋和北海此岸的•檀香等種種東西供養,比不上這種以身體而進行的供養,即使以國城、以妻子進行佈施,也比不上這種以身軀而進行的佈施。善男子,你這各焚身供佛的佈施叫作第一佈施,這是所有佈施中最尊貴、最上第的佈施,因為,這實際上是在以法來供養所有的如來佛。’說完這些話後,諸位如來佛便各種黯然不語。一千二百年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身軀才全部焚燒而盡。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完這種法供養之後,生命便完結了。由此他又轉生到日月淨明德佛的佛國中,在一個名叫淨德的王室之家雙膝打坐,忽然間便化成一個童子,並對其托生的父親以偈語格式說道:‘大王現在應當知道,我當年遊歷到你這裡時,獲得了變現一切色身的禪定神力。我勤加修行這種法門,勇猛精進不息,後來,便舍去了所有愛惜的身軀,把它供養給了世尊,以求得至高無上的智慧。’

“說完這些偈語之後,又對其父親說:‘日月淨明德佛今天依然還在這個世界中。我原先供養了這位如來佛後,獲得了通曉一切眾生語言的陀羅尼法門,接著又從此佛處聽到這部《法華經》中的八百千萬億兆甄伽羅、頻婆羅、阿•婆等為數巨大的經偈詞句。大王,我今應當再回去供養這位日月淨明德佛。’說完之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托生的童子便坐到七寶臺上,自行上升到空中,高達七棵多羅樹。來到佛的住地後,他走下寶台,在佛面前頂禮膜拜,雙手合十,以偈頌格式讚歎佛說:‘佛的容顏極為奇妙,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我前生時曾供養於您,今天,我再來親自覲見於您。”

“一切從生喜見菩薩說完這首偈之後,又對日月淨明德佛這樣說:‘世尊啊世尊,您依然在這世上!’這時,日月淨明德佛告訴一切從生喜見菩薩說:‘善男子,我涅槃的時候到了,滅盡的時期來臨了。你現在可以安置床座,我於今天夜裡,將要進入涅槃。’ 日月淨明德佛又敕令一切從生喜見菩薩說:‘善男子,我把佛法囑託給你和各位菩薩、各位大弟子。除了這無上聖智之法外,我把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各世界中的所有寶樹、寶台以及專門從事供給與奉持的各位天神也都交付於你。我滅度之後,所得的全部舍利也交付囑託於你,你應當把它們分散各地,廣設供養,建起數千座寶塔。’如此一一囑託完畢之後,日月淨明德佛才進入了涅槃。

“一切從生喜見菩薩見佛去世滅度,悲感交集,懊惱不已。出於對佛的戀慕,他便用北海此岸的名貴•檀木作為薪柴,先對佛的身軀作了供養,然後佛點火燒之。火滅之後,他又收取佛的舍利,建起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每座塔都有三個世界那麼高,塔刹非常莊嚴,上面垂掛著各種寶幡、寶蓋,還懸掛著各種寶玲。這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又暗自想道:‘我雖然作了這些供養,可對佛的心願並未滿足,我現在應當再供養佛的舍利。’於是,他就對各位菩薩大弟子及天神、龍神、夜叉等所有大眾說:‘你們應當一心念,我現在要供養日月淨明德佛的舍利了。’說完這話之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就在八萬四千座舍利塔前,將自己那以百福嚴飾的胳臂燃燒起來,足足燒了七萬二千歲,以此作為對佛舍利的供養 ,也使無數追求聲聞果位的弟子和其它無量無數的人都發下了求證至高無上聖智的心願,使他們都能進住於變現一切色身的禪定神通之中。
“這時,諸位菩薩以及天神、人類、阿修羅等,看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沒有了胳臂,所以都非常憂愁煩惱,悲傷哀憐,他們說:‘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教化我們的師父,他如今燃臂供佛,致使身體殘缺。’這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大眾中立下誓言說:‘我雖舍去了兩臂,卻必將得到佛的金色之身。若此話真實不虛,就讓我兩臂恢復原狀吧!’發了這個誓願之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雙臂果真自然復原如初。這都是這位菩薩的福德與智慧非常淳厚所致。當此之時,三千大千世界發生了六種震動,天空之中下雨般降下了各種寶花,所有的人和天神都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事。”

釋迦牟尼佛對宿王華菩薩說:“在你看來,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難道是旁人嗎?他其實就是現在的藥王菩薩。他這樣捨身佈施,已有無量百千萬億兆的次數了。宿王華,如果哪位發願欲得無上聖智的人能燃手指或腳中的一指,以供養佛塔,那麼,他的佈施便勝過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山林、河池與各種珍寶所進行的供養。如果又有人把七種珍寶佈滿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拿來代養于佛以及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那麼此人所獲得的功德,不如受持這部《法華經》甚至只受持其中的一首四句詩頌所獲得的功德。受持《法華經》的功德是最多的。

“宿王華,譬如所有川流江河等諸水之中,海為第一,這部《法華經》也是如此,在諸位如來佛所說的各種佛經中,《法華經》最為深奧,最為博大。又譬如,在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以及十寶山等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這部《法華經》也是如此,在所有的佛經中地位最高。又譬如,在群星之中,月亮為第一,這部《法華經》也是如此,在千萬億經法之中,此經的光輝最為明亮,又譬如太陽,它能照破一切黑暗,這部經典也是這樣,它能照破一切不善的黑暗。又譬如在各種國王之中,持輪聖王為第一,此經也是如此,它在諸經中最為尊貴。又譬如天帝是三十三天中所有天神的大王,此經也是如此,它是所有佛經中的王。又譬如大梵天王,他是一切眾生的父親,此經也是如此,它是一切聖賢和證得小乘有學果和無學果的聖者以及發願修菩薩道的菩薩們的父親。又譬如在一切凡夫面前,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位處第一,此經也是如此,在所有如來佛所說或菩薩、聲聞所說的各種經法之中,此經位處第一。受持這部經典的人也是這樣,他在一切眾生之中位處第一。在所有的聲聞、辟支佛面前,菩薩位處第一,此經也是如此,在一切經法之中,此經位處第一。再如來佛為一切佛法中的法王,此經也是如此,是一切經典之王。

“宿王華,這部經典能充當一切眾生的救度者,它能使一切眾生離開各種苦惱,能為一切眾生帶來巨大的利益,使所有眾生圓滿自己的心願。譬如清涼和水池能滿足一切乾渴困乏的人,又如寒者得火,裸者得衣,如商人得到顧主,遊子得到母親,又如渡河得船,病中得醫,如黑暗時見到光明,貧困時得到寶貝,如人民遇到英明的國王,商賈得到海中的珠寶,如火炬驅除一切黑暗,這部《法華經》也是這樣,它能使眾生遠離一切痛苦、一切疾病,能夠自己抄寫或讓他人抄寫,那麼,他所得的功德,即使以佛的智慧來籌算其多少,也難以窮其邊際。如果抄寫了這部經卷之後,還能用鮮花、香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寶幡、寶蓋、衣服、各種燈明如酥油燈、香油燈、各種混合香油燈、金色花油燈、悅意花油燈、重生花油燈、夏生花油燈、、雜色花油燈等各種各樣供具來供養經卷,那麼,由此所得的功德,也是不可計量的。

“宿王華菩薩,如果有人聽到了《法華經》中的這篇《藥王菩薩本事品》,那麼,此人由此也可獲得無邊的功德。如果哪位女人聽到了這篇《藥王菩薩本事品》後,能夠信受、持行,那麼,她此生的女身完結之後,來世轉生將不再是女人。在佛滅度之後五個五百歲的最後一個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聽到這部經典,並按經中所說去修行,那麼,她在此生命終之後,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和圍繞在阿彌陀佛身邊的大菩薩眾生的住處,從蓮花中化生,在寶座上安坐,不再為貪欲所惱亂,也不再為•怒、愚癡所惱亂,也為再為傲慢和嫉妒等塵垢所惱亂,獲得了菩薩的神通,證到了安住於不生不滅的真如實相理體的智慧。獲得了這種智慧之後,他的眼根變得清淨無染,從而看到了七百萬二千億兆恒河所有沙數那麼多的如來佛。此時,這些如來佛各自從遙遠的地方稱讚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在釋迦牟尼的法佛中,受持、讀誦、思惟這部《法華經》,為他人演說,所以,你所獲得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大火不能燒毀,洪水不能漂沒,你的功德,就是千佛共說也不能窮盡。你現已能破除各種魔賊,盡享清淨之樂;毀壞生死之軍,不受輪回之苦。其它各種怨敵,也都能摧滅。善男子,成百上千的佛以神通之力共同守護著你。在所有世間的一切天神與人類之中,沒有誰能像你一樣。除過如來佛之外,在一切擺脫世間輪回的聖者之中,聲聞、辟支佛甚至菩薩,在智慧與禪定方面,都不能與你相比。’

“宿王華,這位聞經修行、往生淨土的菩薩,他的確能獲得這樣的功德,成就這樣的智慧之力。若有人聽到這篇《藥王菩薩本事品》後,能夠隨順經義,生歡喜之心,贊其美好,那麼,此人在現世中,口裡經常可以呼出青蓮花那麼樣的香味,身上各毛孔中也能時常放出牛頭•檀的香氣。他所獲得的功德,和上面所說的功德完全一樣。所以,宿王華,我要將這篇《藥王菩薩本事品》囑託於你,你應在我滅度之後的最後一個五百年中,在這個人類居住的閻浮提洲廣泛宣講此品經文,不要讓它中斷消失,以免惡魔、魔民、某些天神、龍神、夜叉以及惡鬼等有可趁之機。宿王華,你應當以神通之力守護此經,為什麼呢?因為,此經是這個閻浮提洲所有人治病的良藥。如果有人病了,聽到這部經典,疾病即可祛除,甚至不會衰老,不會死亡。宿王華,你如果看見有人受持這部經典,就應當以青蓮花供養他,同時盛滿末香,散佈在他的身上。散畢之後,這樣想:‘此人不久必將取草為座,坐在菩提道場之中,破除各路魔軍。他必將吹響大法螺,擊響大法鼓,把一切眾生從生、老、病、死的苦海之中度脫出來。’所以,凡是要求證佛道的人,如果看到有人受持這部經典,就應當對其生起恭敬之心。”

釋迦牟尼佛講說《藥王菩薩本事品》時,有八萬四千菩薩獲得了通曉一切眾生語言的陀羅尼法門。多寶如來在寶塔中稱讚宿王華菩薩說:“善哉!善哉!宿王華,你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功德,因此你能向釋迦牟尼佛詢問這樣的事緣,使無量無邊眾生都由此獲得了利益。”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二十二)


囑累品第二十二

這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上站走來,顯現了巨大的神通之力。他伸出右手,撫摩無量無數個菩薩、大菩薩的頭頂,對他們這樣說道:“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阿僧•劫那麼長的漫漫歲月中,修習這種難得的無上聖智之法,今天,我把這種妙法囑託於你們,你們應當專一其心地流布此法,以更廣泛地增加受益的範圍。”像這樣,先後三次撫摩諸位菩薩、大菩薩的頭頂之後,釋迦牟尼佛又說:“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阿僧•劫那麼長的漫漫歲月中,修習這種難得的無上聖智之法,今天,我把這種妙法囑託於你們,你們應當受持、讀誦、廣泛宣傳這種妙法,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得知。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有大慈大悲之心,沒有一絲一毫的慳吝,沒有一絲一毫和畏懼,能夠給予眾生佛的智慧、如來的智慧和自性本有的智慧。所以,如來是一切眾生的大施主,你閃也應當跟隨如來學習佛法,不要產生慳吝之心。在未來的時候,如果善男子、善女子相信如來的智慧,那麼,就應當為他們演說這部《法華經》。使其聞知此經,就是為了使其獲得佛的智慧。如果有的眾生不信受這部《法華經》,則應當在佛的其它深奧之法中,開示他,令他得到利益,從而主生歡喜之心。你們若能如此去作,那就等於報答了諸位如來佛的恩情。”

這時,諸位菩薩、大菩薩聽佛說了這樣的話之後,皆大歡喜。他們全身充滿欣喜,對佛更加恭敬,於是個個彎腰低頭,合掌向佛致禮,同聲說道:“世尊的敕令,我們自當完全奉行,所以,還請世尊不要有什麼顧慮。”諸位菩薩、大菩薩這樣反復了三遍之後,又同聲說道:“世尊的敕令,我們自當完全奉行,所以,還請世尊不要有什麼顧慮。”

這時,釋迦牟尼佛命令從十方來的所有分身佛各還本土,他這樣說道:“諸位分身佛現在可以各隨所安,回到各自安住的國土。多寶佛塔也可返回原來的地方。”釋迦牟尼佛說話時,坐在寶樹下獅子座上那些從十方來的無數個分身佛和多寶佛以及上行等無數個菩薩,還有舍利弗等聲聞乘的四眾弟子與所有世間的天神、人類、阿修羅等眾生,聽了佛的說法,個個心中充滿了歡喜。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二十一)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這時,一千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即從地下湧出的那些菩薩大眾,都在釋迦牟尼佛面前專心一意地合起雙掌,瞻仰佛的尊顏,對佛說道:“世尊,我們在佛滅度之後,將在世尊分身所在國土的滅度之處,廣泛演說這部經典。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也想得到這種既真實又清淨的大法,並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這部經典。”

這時,釋迦牟尼佛在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過去曾住在這個娑婆世界的菩薩、大菩薩面前,在各位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面前,在天神、龍神、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等八部眾面前,在一切人和非人面前,顯示出巨大的神通之力。他伸出既廣又長的舌頭,向上直達色界大梵天。佛身上所有的毛孔,都發放出無量無數、色彩斑斕的光芒。照遍了十方世界的各個角落。坐在各種寶樹獅子座上的各位分身佛也是如此,伸出既廣又長的舌頭,放出無量無的光芒。釋迦牟尼佛。及坐在寶樹下的各位分身佛顯現神通之力的時間,延續了整整一百個千年之後,才收攝了這種廣長舌相。他們同時發出輕咳聲和彈指聲,這兩種聲音響徹十方一切佛國世界,大地也隨之發生了六種類型的震動。置身于法華會中的所有眾生如天神、龍神、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以及人和各種非人的惡鬼、冥眾等,憑藉佛的神力,都看見了這個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棵寶樹下獅子座上坐著的各位如來佛,也看見了釋迦牟尼佛和多寶如來在寶塔之中坐在獅子座上,還看見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個菩薩、大菩薩以及四眾弟子正恭恭敬敬地圍繞著釋迦牟尼佛。看見了這種景象之後,大家無不欣樂歡喜,讚歎這是從未有過的妙事。

緊接著,諸位天神在虛空之中高聲說道:“由此再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個世界,那裡有一處國土,名叫娑婆。在此國土之中,有一位如來佛,名叫釋迦牟尼,現在正為諸菩薩、大菩薩講說一部名叫《妙法蓮華經》的大乘經典。此經是教化菩薩的妙法,是佛對眾生護持與憶念。你們應當衷心隨順其義,歡喜信受,也應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所有眾生聽到虛空中的這種聲音之後,都合掌面向娑婆世界,並口中說道:“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眾生們以各種鮮花、妙香、瓔珞、寶幡、寶蓋及各種裝飾身體的用品和其它各類珍寶、妙物,一起向遙遠的娑婆世界散去。所散之物從十方世界彙集而來,猶如雲團相聚、變成了寶帳,周遍地覆蓋在此間的各伴如來佛的上空。這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猶如一塊完整的佛土。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上行等菩薩大眾說:“諸佛神力如此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假如我以這種神力在長達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劫的時間裡,因為再三囑託眾生信受的緣故,不斷講述此經的功德,但依然是說不盡道不完的。總而言之,如來所擁有的一切教法,如來所具備的一切自在神力,如來所宣示的一切要法藏,如來所作的一切深妙法事,所有這一切都在此經中作了宣講、指示的明明白白的敍說。所以,你們在如來佛滅度之後,應一心一意地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並按照經中所說的道理去修行,或者只要是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如:花園、叢林、樹下、僧院、民宅、殿堂、山谷、曠野,等等,所有這些地方都應該建起寶塔來供養。為什麼呢?應該知道,這些地方就是道場,諸位如來佛就是在這裡得了至高無上的聖智,諸位如來佛就是在這裡轉動*輪,教化眾生,諸位如來佛就是在這裡進入涅槃。”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重述道:“諸佛是世界一切眾生的救度者,為了使眾生獲得究竟的快樂,所以他們進住於神通之地,並顯現其所擁有的神通之力。諸佛首先現出神妙的舌相,舌頭變得又廣大長,直達梵天之境,諸佛之身也發放無量光芒,五彩繽紛。佛是為求佛道的眾生,才現出這種稀有的現象。諸佛輕咳之聲和彈指之聲,遍聞十筆國土,所到之處,大地都出現了六種震動。因為閉佛滅度之後有人能受持此經,所以,諸佛均十分歡喜,故而現此神力。佛為了表示再三叮嚀,故而讚美受持《法華經》的人,在長達無量劫漫漫歲月中,這種讚歎依然不能窮盡。所以,受持《法華經》的人,其所獲得的功德,是無邊無際,永無窮盡的,就像十方虛空一樣,不可找到它的邊際。能夠受持這部經典的人,就等於見到了我的身相,也見到了多寶如來和我所有分身諸佛,也就等於見到了我今日在此教化所有菩薩的情景。能受持這部經典的人,即可令我和我的所有分身佛以及業已滅度的多寶佛,都感到十分歡喜。也能見到,也能供養十方世界內的現在諸佛和過去諸佛、未來諸佛也能使他們得到歡喜。所有這一切如來佛,他們坐在道場中所悟得的秘要之法,對於受持《法華經》的人來說,他們不久也將得到。能受持這部經典的人,對於諸佛所說各種法義,如經中的名相、經中的言辭,能得到樂說無礙的辨才境界,好像風在空中一樣,沒有任何的限制與阻礙。在佛滅度之後,要是知道佛所說的經典,佛說法的因緣與次序,並隨順經中的義理,如實的解說,那麼,就好比日月之光明,能消除一切黑暗之處。這些人在世間行道,能消滅眾生心中的暗昧,規律教化無量菩薩,使他們最終進入佛乘,證成佛果。所以,凡是有智慧的人,聽到受持這部經典能有這樣的功德利益,他們在我滅度之後,就應當受持這部經典。那麼,他們在成佛這個問題上,是絕對沒有任何疑問的。

節錄自:顯密文庫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二十)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勢至菩薩說:“你現在應當知道,如果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那麼,若有誰對他們惡言相加、辱駡誹謗,如前面所說,誰便會獲得很大的罪報,而受持《法華經》者因此所提到的功德,卻如剛才所說,能獲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清淨。大勢至,從現在向往昔過無量無邊不可勝數阿僧•劫的漫長歲月,在這個極其遙遠的時代裡,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來,同時具備十種稱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時所處的劫,名叫離衰;所居住的國,名叫大成。這位威音王佛,在他所處的時代中,為天神、人類和阿修羅等三善道中的眾生說法。其中為求聲聞果的人說苦、集、滅、道的四諦之法,以救度他們的生、老、病、死諸苦,達到終極的涅槃境界,為求辟支佛果的人講十二因緣之法;為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的菩薩們講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之法,使他們最終成就佛的智慧。

“大勢至菩薩,這位威音王佛的壽命長達四十萬億兆恒河的所有沙數那麼多的劫數。這位佛的正法存在於世的劫數相當於一個閻浮提洲粉為微塵總數。這位佛的像法存在於世的劫數,相當於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的微塵總數。這位如來佛使所有的眾生受到教益、得到救度之後,便進入涅槃,自我滅度。此佛的正法、像法完全消亡之後,在他的那塊國土上又有一佛出世,此佛的名字也叫威音王如來,同時具備十種稱號,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像這樣依次輾轉,一共有二萬億個佛先後主持教化,他們的名號完全一樣。

“最初的那位威音王如來滅度之後,直到他的正法也消滅無聞的像法時代中,輕狂傲慢的比丘擁有強大的勢力。那時,有一位修菩薩法門的比丘,名叫常不輕。大勢至菩薩,你知道他為什麼叫常不輕呢?因為這位比丘對凡是他所遇到的人,不論其是比丘還是比丘尼,不論是男居士還是女居士,都要施行叩拜,稱揚讚歎,並對他們說:‘我深深地敬仰你們,不敢對你們有半點輕慢,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修行菩薩之道,將會成為如來佛。’而這位常不輕比丘,並不專一地讀誦經典,只是遍行禮拜甚至遠遠看見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他也要特意走上前去,對他們施行禮叩拜,稱揚讚歎,並且說道:‘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作佛。’四眾弟子中有的人心地不淨,產生•怒,惡言惡語地罵道:‘這個沒有智慧的比丘,從什麼地方跑到這裡,自言自語什麼我不輕慢你們,甚至為我們授記作佛。我們不需要這種虛妄的授記。’這樣,經歷了好多年,常不輕經常被罵,但他從不生氣發怒,始終這麼說:‘你將成佛。’說這種話時,眾人有時用手杖、木條、瓦塊、石頭等打他。他只好躲避,跑到很遠的地方,但嘴裡依然高聲大呼:‘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作佛!’因為這位比丘經常說這樣的說,所以,輕狂傲慢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便給他取了一個名號叫常不輕。

“這位比丘年老臨終之時,從虛空中完全聽到威音王佛先所說的《法華經》二千萬億句,並對此完全能夠受持,於是他便獲得了如上所述的眼根清淨以及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清淨。獲得了廣泛為眾人演說這部《法華經》。

“這個時候,那些輕狂傲慢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特別是輕賤此人並為他起名常不輕的人,見他獲得了巨大的神通之力以及樂說雄辨的演講能力和身心善良的忍辱能力,於是,他們聽了這位比丘的說法,便全部信受拜伏,隨從他一起修道。這位常不輕菩薩又教化了千萬億個眾生,使他們都獲得了至高無上的聖智。命終之後,他又多次轉生,遇到了二千億個佛,這些佛的名號都叫日月燈明。他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中,繼續演說這部《法華經》,由於這個緣故,他又遇到了二千億個佛,這些佛的名號都叫作自在燈王佛。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中,他依然受持、讀誦並為四眾弟子演說這部經典。由於這個緣故,他又獲得了眼根清淨、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清淨,所以,他在四眾弟子中說法,心中沒有任何怖畏。大勢至菩薩,這位常不輕大菩薩供養了這麼多的如來佛都非常恭敬,非常尊重,並進行了稱頌讚歎,從而種下了很多善根。此後,這位常不輕菩薩又遇到了千萬億個佛,在這些佛的法化事業中,他還是演說這部經典,終於成就了所有的功德,應當就要作佛了。

“大勢至菩薩,在你看來,那時的常不輕菩薩是旁人嗎?其實,那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如果我在前世不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不為他人演說,那麼,我就不會這麼快地得到至高無上的聖智。因我在原先的如來佛那裡,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並為他人演說,所以,我才很快地得到了至高無上的聖智。大勢至菩薩,那時的四眾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以•怒的心態輕視我、卑賤我,因此,他們在二百億劫的歲月中,一直遇不到佛,聽不到法,看不到僧。他們無緣遇到佛、法、僧三寶,所以在長達一千劫的時間裡,他們轉生於無間地獄中遭受巨大的痛苦。等受完了這些罪報之後,他們又轉生人世,再次遇到常不輕菩薩,受其教化,走上了求證至高無上的聖智的道路。
“大勢至菩薩,在你看來,那時四眾弟子中經常輕視這位菩薩的人難道是旁人嗎?其實,他們就是今天法華會上的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位男居士。他們如今已在求證至高無上的聖智的道路上,全部達到了不退轉的階位。

“大勢至菩薩,你應當知道,這部《法華經》對所有的菩薩、大菩薩都是有巨大的益處,能使他們成就至高無上的聖智。所以,一切的菩薩、大菩薩在如來滅度之後都應該時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經典。”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過去有位佛,名叫威音王,此佛的神通無量、智慧無量。他接引並指導一切眾生,受到天神、人類和各種龍神的共同供養。此佛滅度後,佛法將滅時,有一位菩薩,名叫常不輕。那時,四眾弟子執著于法相,故而滋生了輕狂傲慢的心理。常不輕菩薩來到他們所在的地方,對他們說:‘我不輕視你們,你們都在修道,都會成佛。’這些人聽了之後,對他輕視、誹謗、辱駡,常不輕菩薩皆能忍受。這位菩薩之所以受到如此輕視與毀罵,都是前世所造罪業的緣故。當這種罪業寵畢之後,常不輕菩薩得以聽到這部《法華經》,獲得六根清淨的神通之力,從而延長了壽命,又為其它人廣泛講說此經。原來執著於法相的那些四眾弟子都蒙這位菩薩教化,有所成就,從而進住於無上的佛道。常不輕菩薩此生命終之後,又多次轉生,生生世世之中遇到無數個佛。由於他繼續演說此經,所以獲得了無量的福報,逐漸具足了功德,從而迅速成就了佛道。

“那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的前身。那時執著於法相的四眾弟子,因為聽到常不輕菩薩說:‘你當作佛”,所以他們後來曾遇到無數字佛。現在法會中的五百位菩薩及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如今正在我的面前聽聞佛法,他們就是當時執著於法相的那些四眾弟子。我在前世曾勸這些人聽受此經的第一妙法,不斷地開示教化他們,使他們能夠進住於涅槃解脫的境界,並生生世世受持這部經典。
“經過億億萬劫甚至不可思議長的劫數,才能夠聽到這部《法華經》。經過億億萬劫甚至不可思議長的劫數,諸佛才講這部《法華經》。所以,修行者在佛滅度之後,若能聽到這部經典,就不要產生疑惑,應當一心一意地廣泛演說此經。果能如此,那麼,他們生生世世都會遇到如來佛,從而能夠很快地成就佛道。”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十九)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這時,釋迦牟尼佛對常精進菩薩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朗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講解,還是抄寫,那麼,此人將會有到八百種眼功德,一千二百種耳功德,八百種鼻功德,一千二百種舌功德,八百種身功德,一千二百種意功德。以這些功德來莊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使六根清淨無染。這位善男子、善女人,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就能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所有山林與河海。向下可以看到最下層的無間地獄,向上可以看到三界最高一層的有頂天,也能看見其中的一切眾生,對於這些眾生的業行及報應轉生的去處等,也悉見悉知。”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如果有人在大眾之中以無所懼之心講說這部《法華經》,你且聽聽我說此人的功德。此人能得八百種殊勝的眼功德,由此莊嚴其眼,所以其眼非常清淨,雖然只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但已能全部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一切,如彌樓山、須彌山、鐵圍山,還有其它各種山林、大海、江河等,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其中的一切眾生都能看見。雖然此人尚未獲得天眼,但卻具備了如此的神力。”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由此獲得一千二百種耳功德。憑這種清淨的耳根,他就可以聽到三千大千世界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的一切語言音聲,如象聲、馬聲、牛聲、車輛聲、啼哭聲、哀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說話聲、男人聲、女人聲、童男聲、童女聲、如法聲、非法聲、痛苦聲、歡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悅聲、悲哀聲、天神聲、龍神聲、夜叉聲、幹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睢羅聲、摩睢羅迦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間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總而言之,雖然他沒有獲得天耳,但僅以父母所生的平常而清淨的耳根,對於三千大世界中無論發生於內還是發生於外的一切聲音,他都能聽到。如果分別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卻不會破壞耳根。”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父母所生之耳,清淨而無濁穢,以此平常之耳,能聽到三千大世界的一切聲音。如象、馬、車、牛聲,鐘、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竹簫、銅笛聲,能聞但不執著的清淨妙歌聲,聞後皆能分辨知曉的無數種人聲,諸天神的聲音,微妙的歌聲、男人女人聲,童男童女聲,山川險穀中迦陵頻伽烏鳥、共命鳥等鳥鳴聲,地獲中受苦眾生的種種慘烈哀叫聲,集聚在大海邊的阿修羅相互談話時所發出的巨大音聲。這位講說《法華經》的人,安住於此地,卻能遙聞以上各種聲音,而其耳根,並不會為這些聲音破壞。在十方內的一切世界中,所有飛禽走獸互相爭鳴呼叫,這位說法人都能聽到。大梵天、光音天、遍淨天直到有頂天,其中所有的天神言談之聲,這位法師在此都能聽到。一切比丘、比丘尼無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這位法師此都能聽到。又有所有的菩薩不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或者在撰寫、彙集解釋經義的作品,所有這此聲音,位法師也都能聽到。作為大聖尊的諸位如來,為了教化眾生,在大眾中演說微妙的佛法,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就能完完全全地聽到。總而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其中的所有聲音,無論是發生於內,還是發生於外,這位法師都能聽到,而且還不會損壞耳根。由於他的耳根特別聰利,所以,對聽到的聲音都能分辨明瞭。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獲得天耳,但他只用父母所生的肉耳,就能獲得如此巨大的耳功德。”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皆能成就八百種鼻功德。憑藉這種清淨的鼻根,就可以嗅到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的各種香氣,如:“悅意花香、金錢花香、茉莉花香、金色花香、重生花香、赤蓮花香、青蓮花香、白蓮花香、花樹香、果樹香、•檀香、沉水香、霍香、根香以及千萬種合香,或者為末香,或者為丸香,或者為塗香。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住在這裡,完全能分別出這些香氣。這位法師還能分別嗅到各種眾生的香氣,如象香、馬香、牛香、羊香、男人香、女人香、童男香、童女香以及草木叢林的香氣。所有的這些香,不論其遠近,這位法師都能嗅到並能正確辨別,不會出錯。

“受持這部經典的法師,雖然住在這裡,也能嗅到天上各種天神境界的香氣,如:圓生樹香、遊戲樹香、小白花香、大白花香、小紅花香、大紅花香、•檀香、沉水香、各種末香。各種雜花香。所有這些天界之香和合在一起,所放出的香氣,這位法師無不嗅知。同時,這位法師還能嗅到諸天神身上的香氣,如:天帝在勝殿享受五欲之樂和嬉戲時的香氣,在妙法堂上為忉利天中的所有天神說法時的香氣,在各個花園內遊戲時的香氣,還有其它天神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他們身上散發的香氣,這位法師也都能嗅到。另外,他還能嗅到諸天神所燒的香,以及四種聖人即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身上的香氣。這些香氣雖然在很遙遠的地方,但這位法師都能嗅到,而且知道這些香氣的所在地。雖然嗅到這麼多的香氣,但對鼻根卻沒有任何損壞,也不會發生任何錯亂。如果想為別人分別解說,他便會清楚無誤地回憶起這些香氣的情形。”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鼻根清淨,這個世界中的各種香氣、臭氣,他都能嗅到。須曼那花香、提花香、多摩羅香、•檀香、沉水香、桂木香、各種花果香,還有各種眾生身上的香氣,無論其是男人或女人,這位說法者即使住在很遠的地方,他都能嗅到這些香氣,並知道各種香氣的所在。大國王、小國王及王子、群臣、宮人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知道他們在何處。身上所戴的珍寶,地下的寶藏,國王的寶貝女兒,這位法師一嗅其香,即知道其所在之處。人們用來裝飾身相的飾物以及衣服、瓔珞、各種塗香,經這法師一嗅,便知其是什麼。各種天神不論行走、安坐,還是遊戲、神變,這位法師通過聞香,皆能知曉。各種樹木、花果。以及酥油香氣,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住在這裡也完全知道其所在。在深山險峰處,•檀樹開花,若有眾生來到這裡,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曉。鐵圍山和大海以及地上一切的眾生,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便完全知道他們的所在。阿修羅的男女及其所有眷屬,以爭鬥發怒為消遣娛樂時,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知曉他們的情形。在荒野或危險狹隘的關口,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有野牛、水牛等。這位元法師一嗅其香,便能分辨清楚。因為有嗅聞得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它們的所在。假設有女人懷了孕,尚未辨清所懷之胎是男是女,或者是鬼胎還是怪胎,經這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道孕婦初懷胎時的情形,也知道孕婦生產時機是否成熟,從而使孕婦能夠安全而快樂地生下有福報的兒子。又因為有嗅聞香氣的神力,所以便知道世間男男女女們想的是什麼,既知道誰有貪欲、愚癡、•恚等三毒之心,也知誰有一心向善、修持善行的心。大地之下埋藏的寶礦,不論是黃金白銀,還是其它珍寶,就是銅器裡所裝的東西,這位法師一嗅其香,便能知曉。各種各樣的瓔珞,無人能識別其價值,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知道它的貴賤、出產地和現在的位置。

“天界的各種花,如小白花、小紅花以及圓生樹花等,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天上的各種宮殿分上、中、下三等,都用各種珍寶的各種奇花裝飾。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天上花園中的勝殿、觀台和妙法堂,天人在其中娛樂。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它們的情形。各種天神聽聞佛法或享受五欲時,無論是來是去,是行是坐,是立是臥,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便完全知道。天女所穿的衣服,用美麗的花和上好的香來裝飾。穿著這種漂亮而芬芳的衣服,天女們周旋嬉戲,快樂無比。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就完全知道她們遊戲時的情形。由忉利天輾轉向上,直到梵世,在這裡,不論是正在坐禪的天神,還是已經出了禪定的天神,這位法師一嗅他們的香氣,就完全知曉他們的情形。在光音天、遍淨天直至有頂天之中,無論是最初投生而來者,還是最後衰退將要轉生他處者,這位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曉。

“出家修行的比丘大眾,對於佛法總是精進修行,不論他們在坐著還是走著,不論在讀誦經典還是在樹下專精坐禪,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一嗅香,便完全知道他們所在之處。菩薩的志願非常堅強,不論他們在坐禪還是在讀誦經典,或者為他有說法,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能完全知曉。十方世界中任何一方任何世界的如來佛,是一切眾生恭敬的世尊,他們憐憫眾生,故為眾生說法施教。這位法師法師一嗅其香氣,便完全知道何方何佛在演說何等佛法。眾生在佛的面前聽聞佛演說經典,從而皆大歡喜,如法修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完全知曉這種情形。

“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證得菩薩清淨法下的鼻根神通,但由於受持了這部經典,所以便率先得到了這種清淨鼻相。”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獲得一千二百種舌功德。有了這種舌功德,那麼,諸味當中不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美的還是不美的以及其它各種苦澀之物,一直到這位法師的舌根上來,就全變成上等妙味,就像天降的甘露,無不甜美清香。若以這樣的舌根在大眾中演說佛法,則可發出渾厚微妙的聲音,這音聲能深入大眾的心田,使他們皆大歡喜,快樂無比。另外,各位天神的兒女、帝釋天、大梵天以及諸天的天主,他們聽到這種渾厚微妙的聲音在層次分明、有條不紊地演講佛法,便全都前來聆聽。天龍八部神中除了這些天神外,還有諸龍神和龍女,夜叉和夜叉女、幹闥婆和幹闥婆女,阿修羅和阿修羅女,迦樓羅和迦樓羅女,緊那羅和緊那羅女,摩•羅伽和摩•羅伽女,這些天神為了聽聞佛法,都來親近這位受持《法華經》而獲得微妙舌功德的法師,並對他表示恭敬和供養。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神聖國王、大神聖國王、各神聖國王的一千個兒子,裡裡外外的眷屬等,都乘其宮殿,一同前來聽法。因為這位法師是菩薩法師,善於說法,所以,婆羅門和居家修道的居士以及國內的人民,都跟隨侍奉法師,供養法師。另外,各位聲聞、辟支佛、菩薩、如來佛等四種聖者也都喜歡見到這位法師。這位元法師不論在什麼地方,諸位如來佛都會向其所在的地方說法。這位法師能完全受持諸佛所說的一切教法,又能講出深奧微妙的佛法之音。”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舌根清淨,始終不會受到惡味的侵害即使吃到了惡味之物,也會使其全都變成甘露,此人以深沉、清淨、微妙的聲音,在大眾中說法,用各種因緣、譬喻的方法,引導眾生以菩提心。聽聞其說法的人無不欣樂歡喜,為其設上各種高級的供養。諸天神、龍神、夜叉以及阿修羅等八部龍神都以恭敬之心同來聽他講經說法。這位說法的人,若想使微妙的法音遍滿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法音將隨其意願,到達任何一個地方。大小國王及國王的千子和眷屬們,都雙手合掌,以恭敬之心,常來聽聞、領受佛法。諸天神、夜叉、羅刹、毗舍•等諸鬼神也產生了歡喜之心,常來供養這位法師。大梵天王和魔王,自在天和大自在天等諸天的天神常來法師所住之處。諸佛和他們的弟子聽到這位法師說法的聲音,便時常憶念並守護這位法師,有時還現身來見這位法師。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此人便可獲得八百種身功德。得到清淨的身體,如同明淨的玻璃一樣明淨光亮,眾生都喜歡見到他。由於此人的身體清淨,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眾生,或者生和時候,或者死的時候,或者在天上,或者在地獄,或者相貌美麗,或者相貌醜陋,或者轉生善處,或者轉生惡道,所有這一切情況,都會在此人清淨的身體中呈現出。還有,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和大彌樓山等各種山及其中的眾生,也都在此人清淨的身體中呈現出來。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所有諸天及其中的眾生,都能在此人清淨的身體中呈現出來。如來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等四種聖者講經說法,那麼,他們的色身之相皆可在此人清淨的的身體中呈現出來。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受持《法華經》的人,其身極為清淨,就像明淨的玻璃,眾生都喜歡見到。這種清淨的身體又如清淨的明鏡,各種色像都能在上面顯現出來。這位菩薩在其清淨身中,看到了世間的一切,只是唯獨自己明瞭,其它人並看不見。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一切眾生和一切境界,即天神、人類、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六類眾生,他們的色身之像都可在此人的清淨身體中顯現出來。諸天神的宮殿直至有頂天中的宮殿,以及鐵圍山、彌樓山和大彌樓山還有各個大海等,都能在此人的清淨身體中顯現出來。諸位如來佛和聲聞、辟支佛、菩薩等四種聖者,不論單獨自居還是在大眾中說法教化,他們都可在這位法師的清淨身體中顯現出來。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獲得法性的妙身,可是卻能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而平常的肉身之體,映現出所有的一切。”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如來滅度之後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麼,他就可獲得一千二百種意功德。有了這種清淨的意根,就是只聽一首偈頌、一句經文,也能通達無量無邊的佛法義理。理解了這麼多的佛法義理。理解了這麼多的佛法義理之後,哪怕只演說一句經文、一首偈頌,也能演講一個月、四個月甚至一年時間,所講的佛法,都能隨順經文的義趣,與實相之理不相違背。如果講說俗世間的經書,如治理國家的文字及錢財生計行業等,也都能隨順佛法,使之與佛法不相違背。三千大千世界之中的六道眾生,他們心中所想的行為,所起的動作,所生的虛妄而不嚴肅的言論,這位具有清淨意根的法師也能完全知曉。雖然這位法師尚未獲得聖潔的佛智慧,可是他的意根已如此清淨無染。這位法師所思惟、籌量、言說的一切,都是佛法,無不真實可靠。它們也是原先諸位如來佛在經中所說過的道理。”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申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此人意根清淨,明澈伶俐,沒有濁穢。以此微妙的意根,可知上、中、下各類佛法,就是只聽聞一道偈頌,也可通達全部佛法的無量妙義。按照佛法原義,有條不紊地演說,長達一個月、四月甚至一年。這個世界內外的一切眾生,如天神、龍神、人類、夜叉、鬼神等,他們都處在六道輪回之中,內心有各種各樣的念頭。這位法師,由於受持《法華經》得到報應,所以,一時間便完全知曉這些紛繁的念頭。十方之內的無數位如來佛,有百福莊嚴起來的妙身相,他們為眾生演說的佛法,這位法師全能聽到並能信受奉行。這位法師所思惟的義理無量無邊,所演說的佛法也是無量無邊,而且任何時候都不會忘失,不會出錯,這都是國為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這位法師完全知曉有關法相的義理,能隨著這種義理而依次認識了別,通達法相不可執著的道理,於是便知道世間的各種名稱與語言吸不過是虛假的施設。根據所悟到的法相非相、體悟實相的義理,這位法師又能為眾生演說這種妙法。這位法師所說的一切,都是原來諸佛所講的教法。因為他演說這種妙法的緣故,所以在大眾之中沒有任何畏懼。

“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他的意根就是這麼的清淨。雖然他尚未獲得斷盡煩惱的聖智,但卻提前得到了這樣的清淨之相。這位法師受持此經,安住在難得的寶地,一切眾生見了他都會生歡喜之心,從而對其愛戴和尊敬。他能以千萬種巧妙的語言,分別為眾生講經說法,這都是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十八)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這時,彌勒大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聽了這部《法華經》之後,能夠身心順從,歡喜信奉,那麼,他們能得多少福呢?” 彌勒又以偈頌格式說了一遍:“世尊滅度經後,若有人聽到此經後能身心順從,歡喜信奉,此人能得多少福?”

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阿逸多,如來滅度之後,若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及其它有智慧的人,不論其年齡大小,聽到此經之後能夠身心順從,歡喜信奉,於是從講經的法會上出來,到其它地方,如僧院、空地、城鎮、街巷、村落、田間等,把自己所見到的,根據自己的能力,向父母、宗族、親戚、好友、熟人講說。這些人聽聞之後,身心順從,喜歡信奉,又向其它人講說。其它人聽了之後,也能身心順從,喜歡信奉,並再向另外的人傳授到北五十位。阿逸多,這等五十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喜歡信從《法華經》的功德,我現在就為你講一講,你應當仔細聽。”

“在四百萬億阿僧•那麼多的世界裡,有分別處於天界、人類、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種境界的四種形態的眾生,即:從卵殼中出生的眾生,由母胎中生出的眾生,水中或濕氣中出生的眾生,無所依託而僅憑業力化出的眾生。這四類眾生,不論其有無物質性形體,若其無物質性形體,又不論其有無思想活動,或者是無所謂有無思想活動;若其有物質形體,又不論其無足,還是二足,還是四足或者多足。有人為了求取福德,根據所有這一切屬於眾生範圍之內的眾生的欲望,給予他們所喜歡的享樂用品,如對每一位眾生,分別贈予遍佈人間世界的金、銀、琉璃、硨磲、珊瑚、琥珀等各種美妙的珍寶以及象、馬、車乘和用七寶所建成的宮殿、樓閣等。這樣的大施主一直這樣佈施,長達八十年,然後,心中暗想:‘我已為這些眾生佈施了各種享樂用具,算是隨順了他們的願望。但這些眾生如今年過八十,均已衰老,頭髮斑白,滿面皺紋,死期將近。現在,我應當以佛法來訓導他們。’於是,他便召集這些眾生,宣佈佛法,指示、教導他們,使他們得到佛法利益而感到歡喜。這些眾生很快便得到小乘四聖的果位,即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羅漢果。從此,這些眾生便根除 了一切煩惱,深入於各種禪定之中,無不逍遙自在,獲得了八種排除世俗貪愛與系縛的解脫之道。在你看來,這位大施主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彌勒菩薩說:“世尊,此人的功德極多,多得無量無邊。如果這位施主只佈施給眾生各種享樂用具,功德已是無量,何況讓他們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那功德就更大了。”

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我現在明確對你說,此人以各種享樂之物佈施給四百萬阿僧•世界中的六道眾生,又說法教化使他們都證得阿羅漢,他由此獲得的功德,不如上述第五十位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法華經》一句而信從所獲得的功德,就是其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也不及這種功德的一分,甚至用算數推算,用譬喻來說明,也無法知道這種功德的巨大程度。阿逸多,這第五十位輾轉得聞《法華經》從而隨順其義而喜歡信奉的人的功德,尚且無量無邊阿僧•這麼巨大,何況最初于法華會中聽聞此經而胡順其義、歡喜信奉的人,其功德比這就更大了,縱使無量無邊阿僧•數,也不能相比。

“另外,阿逸多,如果有人為了聽聞這部經典,專程到僧院中去,不論是坐著,還是站著,只要能在很短時間內聽講、領受,那麼,因為這個功德,他轉生來世時,便會得到非常漂亮的象、馬、車乘,或者生在帝王之家,乘坐珍寶裝飾的帝王輦•,或者轉生天上,乘坐天神的七寶宮殿。如果另外有人在講說《法華經》的地方坐著,這時又來了一人,他便勸此也坐下聽講,並把自己的座位分出一部分讓他坐,那麼,他的功德可使他來世轉生於天帝的坐處,或梵王的坐處,或國王的坐處。

“阿逸多,如果有人對其他人說:‘有一部經名為《法華經》,我們一同去聽講吧。’其它人便接受其指教,甚至只在須臾間聽聞此經,那麼,此人的功德可使他來世與總持佛法的菩薩同生一處,獲得六根聰利的智慧,在百千萬世之中,始終不得•啞之症,口中不會吐出臭氣,永遠不患舌病和口病,牙齒不垢,不黑、不黃、不疏,也不缺落,不參差,不彎曲;唇不下垂,也不縮蹙,不粗澀,不生瘡,不缺、不壞,不歪斜,不厚大,不發黑,總之,就是沒有令人討厭的地方;鼻子正直,不塌陷,不彎曲;臉色不黑,臉形不狹長,不凹陷,沒有任何讓人不喜歡的外相。總之,他會長得唇、舌、牙齒結實好看,鼻子高直,面貌圓潤豐滿,眉高而長,額寬而平,具備了一切美好的相貌。不光相貌堂堂,而且世世轉生,都能看見佛陀,聆聽佛法,信仰並接受佛的教誨。

“阿逸多,你且看看,勸一人前往聽法,功德尚且如此,何況自己能一心一意地聽講、讀誦,在大眾中為大家分別解說,並根據經文所說而修行。”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如果有人在法會聽到這部經典,甚至只是一句,從而隨順其義,欣喜地向他人講說,如此輾轉傳授,到第五十個人,這最後的第五十個人的福德,現在我為你們分別說明。譬如有一個施主,為無量眾生提供佈施,滿八十年,隨眾生所願供給一切。後來,發現這些眾生呈現出衰老之相,頭髮斑白,滿面皺紋,牙齒松疏,形容枯竭,心想:‘他們離死不遠了,我現在應當教化他們,使他們證得道果。’於是,就以方便法門為這些眾生演說獲證涅槃的真實之法,告訴眾生:‘世間的一切都是不牢固的,就像水上的泡沫,轉瞬即逝;又像大地上的陽焰,似有似無。你們都應當趕緊生厭離之心,切莫再貪戀如夢空幻的紅塵了。’這些眾生聽到這種說法以後,最終都獲得阿羅漢的果位,具備了說種神通、三種通達無礙的智明和舍卻對三界貪戀的八 種定力。上述第五十位聽聞《法華經》的人,哪怕他只聽了一句,只要能隨順經義,歡喜信奉,那麼,他的功德比這位八十年中供養從生並說法教化眾生獲得羅漢果所得的福德還要更大,甚至大得不可譬喻。如此輾轉得聞《法華經》者的福德尚且無邊無量,何況於法會中最初聽聞後隨順經義而歡喜信奉者,其福德就更大了。
“如果有人勸導一個人,要把他領去聽聞《法華經》,對他說此經深奧微妙,千萬劫中難以遇到。那人便接受教誨,跟他一同去聆聽,哪怕只聽很短一會兒,這人有福德果報,我現在就分別說一說。此人以後,世世沒有口腔疾病,牙齒不松疏,不黑不黃,嘴唇不肥厚,不縮不缺,沒有令人厭惡的相狀。舌頭不乾燥,不發黑,不短小;鼻子又高又直,額頭又寬又平,面目無不端莊俊美,人見人愛。口中無臭氣,常放優缽花的香味。如果有人想聽《法華經》,專門到僧院中去,在須臾之間聽聞,從而歡喜信受,現在說講講此人的福報。此人來世轉生天界或人間,能獲得非常美妙的大象、駿馬、車乘或珍寶製成的帝王輦•,還可乘坐自由往來的天神宮殿。如果能在講經說法的地方勸人坐下來一同聆聽,由於這種福德的緣故,來世得以往生到帝釋、梵王和國王的寶座上,何況能一心聆聽,講解經中義趣,根據經中所說修行,這種福德大得不可限了!”

節錄自:顯密文庫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妙法蓮華經(十七)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這時,法華會上的大眾聽到釋迦牟尼佛說如來壽命的劫數如此漫長,這些無量無邊阿僧•那麼多的眾生均獲得了巨大的教益。此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大菩薩說:“阿逸多啊,我在說如來壽命如此長遠時,有六百八十萬億兆恒河沙數那麼多的眾生由此證得了無生法忍的階位;又有比此多千倍的菩薩、大菩薩獲得了總持法門;又有將一個世界粉為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得到了樂說佛法的無礙辨才;又有同上一世界微塵數的菩薩、大菩薩獲得了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的旋轉無量法門的旋陀羅尼門;又有將三千大千世界粉為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能勇猛精進,大弘佛法,即能轉不退*輪;又有將中千世界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能摧破煩惱,清淨說法,即轉清淨*輪;又有將一小千世界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八次轉生將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四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四度轉生將證成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三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三度轉生將證成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兩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兩次轉生將最終證成至高無上的佛智;又有將一個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由此經過一次轉生就可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而最終成佛;另外還有將八個世界粉為微塵所得微塵總數那麼多的眾生由此發下了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最終成佛的宏大誓願。”

釋迦牟尼佛說這些菩薩、大菩薩獲得何等巨大的法利益時,天空中猶如下雨一樣,降下了小曼陀羅花和大曼陀羅花。天花飄落在無量百千萬億棵寶樹下獅子座上各位如來佛的身上,飄落在七寶塔中獅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和久已滅度的多寶如來的身上,也飄落在所有的大菩薩和四眾弟子的身上。天空中還像下雨一樣撒下了•檀香、沉水香的細末。與此同時,虛空之中,天鼓自鳴,妙聲悠遠。接著,虛空中又飄下了上千種天衣,天衣上垂掛著各種各樣的瓔珞,如珍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這些華麗的天衣繽紛而落,遍佈四面八方和法會的中心地帶。各種各樣的寶香爐中,燃燒著無價的上品妙香,香味自然飄散,彌漫各個角落,以供養這次法華大會。大每一位釋迦牟尼佛化身的如來佛上邊,都有很多菩薩,手執寶幡和寶蓋,依次飄然而上,直至梵天之境。這些菩薩以其微妙的聲音,唱出無量的偈頌,讚歎這些如來佛。

這時,彌勒菩薩從座位上站立起來,身披袒露右肩的袈裟,向釋迦牟尼佛合掌致禮,然後以偈頌格式說道:“佛說如此少有之法,我過去從未聽過。世尊有巨大的神通力,壽命不可計量。無數佛弟子聽到世尊分別講說獲得法利益的情況,渾身上下都充滿了歡喜之情。根據世尊剛才所說,聽您說此妙法之後,一些菩薩住進不退轉的修行階位,有的菩薩得到了總持法門,有的菩薩獲得了無礙樂說的才能,有的菩薩得到萬億種旋轉總持的法門。另有大千世界微塵數的菩薩由此能轉清淨之*輪;還有小千世界微塵數的菩薩由此能轉生八次就可最終證成佛果;還有四組、三組、二組四部洲微塵數的菩薩也由此只經過四次、三次、二次轉生之後,便可最終證成佛智而成佛。另有一組四部洲微塵數的菩薩由此只經過一生即可證成佛智而成佛。以上所說的這些菩薩,聽到佛說如來壽命長久,故而得到了無量無數的清淨果報。此外還有八個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眾生,聽到佛說如來壽命長久之後,都發下了求證無上佛智的誓願。世尊,當您說這極其不可思議的佛法時,有大量的眾生從中受益,利益之廣,猶如虛空一樣無邊無際。

“天空飄雨般下起了曼陀羅、大曼陀羅等各種天花,釋提桓因和大梵天王就像恒河沙數那麼多,紛紛從無數個佛國世界來到這裡。•檀、沉水等名貴的香末如飛鳥一樣從天空中繽紛飄墜,散于諸佛面前,作為對佛的供養。天鼓在虛空中自然發出微妙的聲音,千萬種天衣從空中旋轉而下,各種美妙的香爐,焚燒著無價的名香,香氣自然飄散,周遍法界,來供養所有的如來佛。那些大菩薩們,各執用七寶裝飾的寶幡和寶蓋,華麗無比,氣象萬千,依次徐徐上升到梵天之中。他們在每一位佛的面前豎起寶幢,懸起寶幡,並以千萬種偈語歌頌如來佛。各種各樣的盛事是過去從未有過的。凡是聽到如來佛壽命無量的,無不充滿歡喜。佛的名號傳遍十方,為眾生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使他們都種下了善根,幫助他們發起求證無上佛道的心願。”

這時釋迦牟尼佛對彌勒大菩薩說:“阿逸多啊,若有眾生聽說如來佛的壽命如此長久,能在一閃念間產生信奉理解的心意,那麼,他所獲得的功德就沒有限量了。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子為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在長達八十萬億兆劫的歲月中修行五種從此岸度脫到涅槃彼岸的波羅蜜法,即:佈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不包括六波羅蜜中以智慧度彼岸的般若波羅蜜。由這種持所得到的功德與聽聞如來壽命長久而一念間產生信解所得到的功德相比,此功德的百分、千分、甚至百千萬億分不及彼功德的一分,就是用算數來推算,用譬喻來形容均無法探知彼功德的巨大程度。如果善男子、善女子具備了這樣的功德,那麼,他們絕對能夠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而證果成佛。”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複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複述道:“若有人追求佛智慧,在長達八十萬億兆的劫數中,修行五種波羅蜜法,卻不如一念間信解如來壽命長久所得到的功德大。具體來說,他們在如此長的劫數中,以珍異的飲食、上好的衣服、臥具以及園林環繞的、以•檀木建立的精舍等種種微妙的佈施,來供養佛以及緣覺乘弟子和菩薩大眾。諸劫之中始終如此,以求證無上佛道。同時,他們還嚴持各種禁戒,既清淨無染,又圓滿無缺,以此上求佛道。受到諸佛的稱讚。他們還修行忍辱法門,處於調順柔和的心理狀態,假使受到各種惡意對待,他們心裡也不會生氣。假使受到那些傲慢無理的所謂得法者的輕視和擾亂,他們也能夠忍受。他們還勤修精進法門,志向與信念始終堅不可摧,無量億劫的時間裡,沒有一時一刻的懈怠與停息。他們還修禪定法門,在無數劫的歲月中,住在寂靜的地方,或者坐禪,或者行走,都要攝心收念除過睡覺之外。由此他們能夠生出各種禪定,在長達八十萬億劫的時間裡一直安住禪定之中,心裡無一絲散亂。他們把這種由禪定達到攝心一處的福德,用於追求無上佛道,以誓在窮盡一切禪定之後,獲得至高無上的聖智。綜上所述,這些修行 五波羅蜜法的眾生,在百萬億劫的漫長歲月中,的確積下了許許多多的功德。但是,如果有善男信女聽我說如來壽命長久之後,能於一轉念間產生信仰之心,那麼,此人的福德比他們的功德還要多。如果有人排除了一切疑惑,在須臾間產生了深深的信心,他的福德就是這麼巨大。

“有些菩薩從無量劫數以來,修行菩薩道,當聽到我講說如來壽命長久之後,便能信奉接受。這些人頂戴信受這部經典,並發願希望我將來一直長壽不滅,以便救度眾生。就像現在的世尊,是釋迦族的法王,坐在道場之中,如獅子一般毫無畏懼地說法。他們希望未來之世,自己受到一切眾生的尊敬,像現在一樣,坐在道場中,並像今天如來佛講說壽命長久一樣講說自己壽命的長久。假使有人心境深沉、清淨無染、質樸直率、多聞強記並獲得了總持法門,他們對於這種說法就不會有任何懷疑。”

“另外,阿逸多,如果有人聽到如來壽命長久,能理解其中的含義,那麼,此人所獲得的功德是沒有限量的,他必會由此證悟佛的無上智慧。何況有人能聽聞此經的全部,並教別人聽聞,自己依之修持,並教別人修持,自己抄寫,並教別人抄寫,還以鮮花、妙香、瓔珞、寶幢、寶幡、寶繒、寶蓋、香油燈、酥油燈等供養這部經典,那麼,此人的功德更是無量無邊,他由此將會成就如來佛的無上聖智。阿逸多,假如善男子、善女子聽我說如來壽命長久,內心深信不疑,並瞭解其中義趣,那麼他就能夠看見佛常在靈鷲出上,同大菩薩和聲聞乘弟子一起,在他們的環繞下,演說《法華經》。他還能看見,這個娑婆世界的大地用琉璃鋪成,到處平整坦蕩,四面八方的大道由閻浮提河的檀金作界,七寶之樹,排列成行,所有的樓閣和觀台皆用七寶作成。諸大菩薩們都住在其中。假若有人能觀察到這種景象,應當知道此人已有了深信《法華經》的信解相。

“還有,在如來佛入滅度之後,若有人聽到此經,不加誹謗,並隨順經義而產生歡喜之心,應當知道,這也是深信《法華經》的信解相。何況如果有人能讀誦、受持,那他就是在頂戴如來。阿逸多,這些善男子、善女子已不必再為我建立塔寺,不必再建造僧房,也不必再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僧眾。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讀誦這部經典,本身就算是建立佛塔、僧房和供養眾僧。這也算是為供養佛舍利而建起七寶塔,這塔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直達梵天。塔上懸掛著各種幡、蓋以及寶玲、鮮花、妙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從鼓、伎樂、竹簫、銅笛、箜篌,演奏種種的舞戲和微妙的音樂,來歌詠、讚歎、頌揚。這種供養持續無量千萬億劫那麼長時間,而受持、讀誦這部經典,就等於完成了這種供養。阿逸多,若我滅度之後,有人聽到這部經典能夠信受持行,自己抄寫,並教別人抄寫,那他就等於是建立了僧房。這僧房用紅色的•檀木材,共有殿堂三十二棟,有八棵多羅樹那麼高,寬敞雄偉,富麗堂皇。成百上千的比丘住在其中。這裡還有園林、浴池、散步的路徑、坐禪的洞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及其它樂器也是一應俱全。這樣的僧房和堂閣達百千萬億座,數量之多,無法統計。受持《法華經》就等於建造了這麼多的僧房並把它們拿來供養我和僧眾。所以,我說在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此經,自己抄寫或教他人抄寫,供養經卷,那麼,此人就不必再建起塔廟、修造僧房、供養僧眾。”

“何況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在受持此經的同時,還能兼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種波羅蜜之法,這些人的功德最為殊盛,可說是無量無邊,就像虛空一樣,找不到它的邊際,就像東西南北、四維和上下等十方一樣,不可限量。這些人的功德如此巨大,他們很快就會達到無所不知的佛智果位。如果有人讀誦、受持此經,為他人解說,自己抄寫,並教別人抄寫,與此同時還能建起佛塔、興建僧房、供養並讚頌聲聞的僧眾,並以百千萬億種讚歎的方式讚頌菩薩的功德;另外,還能根據其它人的其體情況,隨順經文義理,機動靈活地講解這部《法華經》;並且,他還能清淨持戒,與溫和者同處,忍辱無怒,意志堅強、常習坐禪,深入妙定,勇猛精進,行善利人,天性聰明,富有智慧,善於答辨。阿逸多,如果我滅度之後,善男子、善女人們能在受持、讀誦此經的同時,還能有這樣的善良功德,應當知道,這些人已經走向道場,接近至高無上的佛智,已坐在了菩提樹下,快要悟道成佛了。阿逸多,凡是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坐、立或散步的地方,均應建起高塔,所有天神和人類都應像供養佛塔一樣,供養這些寶塔。”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複以上義理,便又以偈語格式說道:如果我滅度之後,有人能奉持此經,這人的福德已如以上所說,便大得無以稱量。能奉持此經,就等於作了一切的供養,如為供養舍利佛而建起寶塔。寶塔由七種珍寶裝飾,塔的外形與塔的刹竿,十分高大,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直達梵天。塔上寶玲成千上萬,隨風吹動,傳出妙音。不光建起這樣的寶塔,而且於無量劫的時間裡一直供養此塔。如用鮮花、妙香、瓔珞、天衣、伎樂供養,用香油燈、酥油燈在周圍照明。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凡能受持此經的人,就等於具足了如上這種供養。假若有誰能受持《法華經》,那就等於他已建造了如來佛現在所處的這種以牛頭•檀為材料的僧院,作為對佛和僧眾的供養。他所建造的僧院中有三十二座殿堂,每座殿堂高達八棵多羅樹。上好的食品、精妙的衣服,坐床、臥具等應有盡有。成百上千的僧眾居住在這裡。有園林、浴池,有散步的小道,有坐禪的洞窟。種種設備,可謂十全十美。

如果有人對此經起信解之心,並受持、讀誦、教人抄寫,以鮮花、末香供養經卷,以悅意色花、金色花、胡麻籽等制油,在《法華經》所在之處,燃燈熏之,以為供養。這種供養能得到無量的功德,就好像虛空一樣,無邊無際。何況有人能在受持引經的同時,兼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種波羅蜜法門,對一切眾生不生•怒心,不惡言相加,對塔廟恭敬,對比丘謙下,遠離妄自尊大的心理,時常體悟佛的智慧。遇到有人質問責難,也不發怒,隨順機緣,詳細為其解說。若能如此修行,此人的功德將不可恨量。遇見成就如此功德的法師,就應以天花、天衣散向其身。像對待如來佛一樣對他頂禮膜拜,心中還應這樣想,這位法師不久就會到達成佛的道場,證得清淨微妙的智慧,並將為所有的天神和人類帶來益處。在他所住的地方、散步的地方、坐臥的地方,甚至在他只說過一句經文的地方,都應該建起寶塔,並以各種方法裝飾,使其非常美麗莊嚴;用各種供物供養,以示恭敬。這位法師作為佛的弟子,住在這裡,如同佛一樣享受這裡的一切,在這裡散步、打坐、安臥,一直不離開這個道場。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十六)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諸位菩薩和法會上所有其它聽眾說:“各位善男子,你們應當相信和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接著佛又告訴大眾說:“你們應當相信和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此後,佛又第三次告訴大眾說:“你們應當相信和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這時,菩薩大眾以彌勒為首,恭敬合掌,對佛言道:“世尊,請您開講吧,我們一定相信、接受佛所說的一切。”這樣說了三次,佛仍是默默不語,彌勒菩薩又說“請您開講吧,我們一定相信、接受您所說的一切。”

這時,釋迦牟尼佛見諸菩薩三次請法而不止,就對他們說:“你們都仔細聽著,如來佛有秘密的神通之力。一切世間的天神、人類和阿修羅都認為,現在的這位釋迦牟尼佛,從釋迦族的王宮中出走,在離伽耶城不遠的地方,坐於菩提樹下的道場中,證得了至高無上的聖智而成佛。

但是,善男子們,實際上我自成佛以來,已過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兆劫的時間。舉個例子來說,譬如有五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的大千世界,假使有人將這麼多的世界全部磨碎為微塵,然後又拿著這些微塵一直向東走,經過五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的國家,便扔下一粒微塵,這樣一直向東走。直到把這些微塵扔完。諸位善男子,在你們看來,這下所涉及的世界究竟有多少?能用思惟、算數得知其數目嗎?”

彌勒等眾生同時對佛說:“世尊,這些世界無量無邊,既非算數所知,也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乘和緣覺乘的修行者,以其斷盡煩惱的清淨智來思惟,也不能知道這些世界的最終數目。我們這些菩薩乘的修行者雖然已達到了不退轉的階位,但對這些世界的數目也是不能了達的。世尊,這些世界的確是無量無邊啊!”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諸菩薩說:“各位善男子,我現在應當對你們明確宣示,所有這些世界,不論它投有一粒微塵,還是未投有一粒微塵,全都粉為微塵,假若一粒微塵代表一劫那麼長的時間,那麼,我自成佛以來所經過的時間,已經超過這個數目百千萬億兆阿僧•劫。自從那個時候以來,我常在這個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也曾在其它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的國土內教導、利益眾生。

“各位善男子,從我成佛到現在這段極其漫長的年代中,我曾說過燃燈佛等諸位如來的事情,還談到他們涅槃的情況,這些都不過是以方便法門而隨機講說的。各位善男子,假使有眾生來到我的處所,我就用佛眼來觀觀察他們的信、進、念、定、慧等五根,看他們的根性是伶俐還是愚鈍,然後,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手段教化他們。人在不同的地方,說自己的名字均不相同,表現出的年紀大小也不一樣。我也曾說我將要涅槃,還曾以種種方便法門,隨機演說微妙的佛法,能使眾生心生歡喜。各位善男子,如來佛見有些眾生喜歡小乘法,這些人道德淺薄,煩惱垢重,如來便對他們說:‘我在年少時出家修道,最後證得了至高無上的佛智慧。’可實際上,我自成佛以來,所歷年月已如上面所說了那麼久遠,只是為了以方便法門隨機教化眾生,使他們導入於佛道,所以才這樣說。

“各位善男子,如來佛所演說經典。都是為了救度眾生脫離苦難而演說出來的。佛教化眾生時,有時說自己的身,有時示現自己的身,有的示現他佛的身;有時開示自己的三世因緣,有時開示他人的三世因緣。佛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不虛的。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如實地觀察到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等此岸三界的真相,既沒有生,也沒有死;既不退於內,也不出於外;既不住世,也不入滅;既非實有,也非虛無;即非一如,也非相異,不像三界的眾生,見到三界,就認為有個三界。諸如此類的事相,只有如來佛才能明見無誤。因為眾生有各種各樣的習性、各種各樣的欲望、各種各樣的業行、各種各樣的憶想和分別,所以,佛為了讓眾生都能種下善根,便以各種各樣的因緣、譬喻、言辭,演說各種各樣的佛法。佛的教化事業從未有一時一刻暫廢。就這樣,我自成佛以來,時間極為久遠,我的壽命已有無量阿僧•劫,我常住於世,並未滅度。各位善男子,我在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所成就的壽命,至今猶未到頭,這種壽命的長久,比我現在已有的壽命要大好多倍。這麼說來,我現在說要入涅槃,並非真實的滅度,而只是方便說法,假設將要滅度,以便教化眾生罷了。

“為什麼呢?因為,佛如果一直住於世間,不入涅槃,那麼,福德淺薄的人就生起依賴之心,不想去種善根。貧窮下賤的人眾生就會貪著於財、色、名、食、睡等五種欲樂,不知不覺墮落在顛倒憶想的妄見羅網之中。他們如果見到佛常住於世,不入滅度,他們便會生出驕傲放縱的心性,從而感到厭倦,逐漸懈怠,不能生起如來佛難以遇到的想法,也難以生起對佛的恭敬之心。所以,如來佛以方便法門,隨宜應機地說道:‘各位比丘,你們應當知道,諸佛出世,太難遇到了。’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一些福德淺薄的人,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那麼長時間,有的見到了佛,有的沒有見到佛,所以,我才這樣說:‘各位比丘,如來佛是很難見到的。’這些眾生聽到這樣的話以後,必會產生如來佛很難遇到的想法,於是他們就會心懷愛戀、仰慕,渴望見到佛陀,這樣,他們便種下了善根。所以,如來雖然沒有真正的滅度,但仍用方便法門權且說如來將要滅度。另外,各位善男子,所有的如來佛都是這樣說法的。他們為了教化救度眾生而說的法,都是真實不虛的妙法。

“舉例來說,譬如有一位良醫,睿智聰穎,熟悉各種方藥,善治各種疾病。此人子女眾生,比方說十個、二十個或者甚至上百個子女。這位良醫因某些事情而遠走他國,家中的兒子慌悶狂亂,在地上滾來滾去。正在這時,他的父親從遙遠的外國回到家中。這些兒子已經中了毒,有的已失去了知覺,有的還算清醒。他們遠遠望見父親之後,都感到非常高興,於是跪拜在地,向父親問候道:‘父親,您平安歸來,別來可好吧!我們兄弟太愚癡了,不小心把毒藥給吃了,願您為我們治療,再給我們一次生命吧!’父親看見自己的兒子們如此痛苦悲傷,便根據醫經中的方法尋求解毒最好的藥草,既顏色好看,又味道甜美,可謂色、香、味俱全。然後拿來對兒子們說:‘你們把這些藥草服下,即可速除病痛,不會再有任何危險。’他的兒子們當中,有些人神志清醒,看見這般色香俱好的良藥,便立即服了下去,他們的病痛便痊癒了。但那些中毒太深業已昏昧的兒子,看見父親回來,雖也歡喜問安,求父治病,可是,父親給他們的解毒藥,他們卻不肯服下。為什麼呢?因為毒氣深入,使其原本清淨的心識喪失了,對於這種色香味美的好藥,卻不認為是好藥。

“這位父親心想:‘這些兒子真是可憐,他們中毒太深,理性已經迷亂顛倒,所以,雖然看見我回來也很高興,也求我治病救命,但我給他們配出這麼好的藥,他們卻不肯服下。看來,我現在只好採取方便權宜之法,使他們服下此藥。’於是,這位父親就對兒子們說:‘你們應當知道,我如今已經老了,身體衰弱,死期已到。這些上好的良藥,現在就留在這兒,你們可以取而服之,不要擔憂這病不會痊癒。’留下這番教誨之後,這位父親又到其它國家去了,接著他又派一位使者回來,對兒子們說:‘你們父親已經去世了。’這時,諸位兒子聽說自己的父親死于他鄉,風心十分憂傷,心想:‘若父親在世,他老人家慈悲為懷,憐憫我們,我們能夠得到他的救護。如今,他老人家撇下了我們,命喪他鄉。我們現在孤苦零仃,再也沒有依靠了。’兒子們因為心中悲傷,感歎不已,反而慢慢地清醒過來,覺悟到父親所留之藥,色香味俱全,於是拿來服下,所中之毒即祛除。他們的父親聽說兒子們都已痊癒,便立即從國外歸來,使孩子們又全都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各位善男子,在你們看來,是否有人會說這個良醫犯了虛妄之罪呢?眾人齊聲回答說:“不會,世尊。”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我也是如此,自成佛以來的無量無邊阿僧•劫當中,為了救度眾生,以方便法門權且而說將要滅度,也同樣不會有人說我犯了妄語之過。”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申這種義理,便又以偈頌形式複述道:“自從我證得佛果以來,所經歷的劫數有無量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麼多。在此期間,我說法教化了無數億眾生,使他們都入於佛道。自從那時以來的無量劫時間裡,為了救度眾生,我以方便法門,示現涅槃之相,但實際上並未滅度,而是常住此世間,說法度眾生。我雖然常在此法會之處,以各種神通之力為眾生說法,但為愚癡所顛倒的眾生即使離得很近,卻還是見不到我。眾生信仰並得到調伏之後,個性變得直率而樸實,心意民變得溫柔而順服。他們一心一意想見到佛,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這時,我與一切僧眾一起出現於靈鷲山的法會中,我對眾生說:‘我一直在此,永遠不滅。’在其它國土中有些眾生恭敬信仰佛法,我在他們之中演說無上妙法。你們沒聽說過這種事情,只認為我滅度了。我見諸眾生沉沒於苦海之中,所以不為他們示顯身相,使他們生起渴望與敬仰。因為他們內心對佛產生了戀慕,所以我才現身為他們說法。我具有如此神通之力,在阿僧•數那麼漫長的歲月中,一直住在靈鷲山和其它各種住處。眾生見到劫盡的時候,發生大火災,世界毀滅,可佛居住的地方卻非常安穩,天神與人類充滿其中,園林樓閣以各種寶物裝飾起來,寶樹所結的花果也非常繁盛,眾生在此間遊樂,諸天神擊響於鼓,作著伎樂,散下天花,落在佛及大眾的頭上。

“我的淨土永不毀壞,但眾生卻看見了燒盡一切的景象,故而充滿了憂愁、恐怖等苦惱之情。這些眾生因為有往昔的惡業因緣,所以,經過無量無數的漫長歲月,也聽不到佛、法、僧三寶的名號。一切修行而有功德的人,其性情柔和率直,這些人都可見到我的佛身在此說法。有的時候,我為這些眾生說佛壽命無量,對於長久見佛的眾生說佛難遇到。我的智力就是這樣,智慧之光能照耀到無邊的地方。我的壽命有無量劫那麼長久,這都是長期修持善業的果報。

“你們都是有智慧的菩薩,切勿對此產生懷疑,應當將懷疑心斷盡,相信佛語真實不虛。就好像那位良醫,善於使用方便法門,為了救治癲狂的兒子,雖然自己確實在世,但卻說自己死了,這不能說他打了妄語,我也是世人的父親,所以想救護一切受苦受難的眾生。因為凡夫顛倒妄想,所以,儘管我確實在世,但卻說是滅度了。這些眾生因為經常看見我的緣故,產生了驕傲放縱的心情,從而貪著於五欲,將墮落於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之中。我知曉眾生的根性,知道誰行道誰不行道,所以,我能隨各人的具體情況,根據其應該能夠救度的方式,為他們說各種不同的佛法。也正因為如此,我經常私下考慮,以什麼辦法使眾生得入無上佛道,儘快成就佛果。”

節錄自:顯密文庫

妙法蓮華經(十五)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這時,從其它國土來到法會上的菩薩、大菩薩,其數量已比八條恒河的沙粒總合之數還要多。他們在大眾中站立起來,合掌禮拜,對佛言道:“世尊,請您允許我們在您滅度之後,在這個娑婆世界勤奮修行,精進不息,護持、讀誦、書寫、供養這部經典,並在這個國土上廣泛演說此經法義。”這時,佛告訴諸位菩薩、大菩薩說:“不必了吧!各位善男子,不需要你們來護持這部經典。為什麼呢?因為我娑婆世界已經有六萬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每一位菩薩又各有六萬恒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這些人能在我滅度之後,護持、讀誦、廣泛演說這經典。”

釋迦牟尼佛說此話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上,大地全都震動開裂了,從裂縫中,同時湧出了無數千萬的菩薩、大菩薩。這些菩薩,身皆金色,具足三十二種殊妙之相,身放無量光明。他們原先都住在這個娑婆世界的下邊,即下方世界的虛空之中。這些菩薩聽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音聲,便從下面一湧而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教化眾生的導師各自率領自己的眷屬,有的有六萬恒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有的有五萬、四萬、三萬、二萬或一萬恒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還有的則只率領了一恒河沙數那麼多的眷屬,或者半條恒河沙數、四分之一恒河沙數、直至千萬億兆分之一恒河沙數的眷屬,還有一些菩薩的眷屬有千萬億兆,億萬、千萬、百萬、直至一萬。另一些菩薩則只帶了五個、四個、三個、二個、或一個弟子。當然也有那些單身獨行、樂於遠離的菩薩,他們則沒有眷屬。總之,從地中湧出的菩薩及其眷屬,無量無邊各種算數數之,各種譬喻譬之,都是不能知曉其數量之浩大的。

這些菩薩從地下湧出後,都到那虛空中的七寶塔處,即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的所在之處。抵達之後,他們便向兩位如來佛頂禮膜拜接著又到從十方而來的菩提寶樹下的獅子座前,向坐在上面的諸佛一一作禮,右向繞佛三周,雙手合掌,恭恭敬敬,用菩薩的各種讚歎之辭讚歎如來佛。然後,退立一旁,歡喜欣悅地瞻仰著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這兩位世尊。這些菩薩、大菩薩從初由地下湧出到以種種菩薩的讚歎之法讚歎如來佛,其間所經歷時間,達五十小劫之久。在此期間,釋迦牟尼佛默默而坐,其它四眾弟子也都默默無語。五十小劫那麼漫長的時間,經過釋迦牟尼佛神力的作用,使大家感到只有半天的時間。與此同時,四眾弟子也借助于釋迦牟尼佛神力,看到諸菩薩遍佈在無量百千萬億國土的虛空之中。

在所有菩薩眾當中,有四位導師:第一位名叫上行,第二位名叫無邊行,第三位名叫淨行,第四位名叫安立行。這四位菩薩是所有菩薩大眾中的上首菩薩,是化導眾生的導師。他們在大眾面前,一起合掌致禮,看著釋迦牟尼佛,佛問候說:“世尊啊,您沒有病痛,沒有煩惱吧?您身心安穩快樂吧?所應該度化的眾生都容易接受教法吧?他們沒有使世尊感到疲勞吧?”

接著,四大菩薩又用偈頌格式問安道:“世尊啊,您很安樂吧?沒有疾病、煩惱吧?教化眾生辛苦吧?諸眾生接受您的教化還容易吧?他們沒有使您感到疲勞吧?”

這時,釋迦牟尼佛在大眾之中說道:“是這樣!是這樣!各位善男子,如來我很安樂,無病無憂,所有眾生也很容易教化,所以我並不感覺疲勞。為什麼呢?因為所有這些眾生,他們生生世世,一直到今世以來,時常接受我的教化,同時,他們在過去的諸佛面前恭敬皈信,尊重禮佛,從而種下許多善根。所以,這些眾生一開始見到我的身相,聽到我的說法,便立即信從接受,從而證入如來的無上聖智,除非那些原先修習小乘的眾生。不過,對於這些眾生,我現在也要讓他們所聞這部經典,以便證入佛的智慧。”

這時,諸大菩薩又以偈頌格式說道:“善哉!善哉!佛啊,您是偉大的聖雄,世間最尊貴者非您莫屬。諸眾生在您的神力加庇下,變得容易教化,從而使他們有幸聽到諸佛深妙的智慧,並在聽聞之後信受奉行。我們這些菩薩對此非常高興,也願隨喜這種功德。”

當此之時,釋迦牟尼佛讚揚這幾位大菩薩說:“善哉!善哉!各位善男子,你們大家能在如來面前以隨喜之心,真是難能可貴啊!”

這時,彌勒菩薩和八千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都這麼想:“我們從往昔以來,從來沒有見到,也沒有聽過這麼多的菩薩從地下湧出,一下子都站在世尊面前,合掌致禮,恭敬供養,並向如來問候請安。” 這時,彌勒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已曉得了八千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他們心中所懷疑的問題,並且他自己也想解決這些疑問。因此,彌勒菩薩便雙手合掌,向佛致禮,以偈頌格式問道:

“從地下湧出的無量大菩薩有千萬億那麼多,我們過去從未見到過,願福慧具足的世尊為我們講一講,他們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到底以什麼因緣而聚集在此法會當中?他們皆現巨身,有很大的神通之力,所具備的智慧更是不可思議。他們的心志與信念十分堅固,具有很大的忍辱之力。眾生樂意見他們,但卻不知他們從何而來。另外,每一位菩薩所率領的眷屬,其數沒有限量,如像恒河沙數那麼多。其中有的大菩薩率領著六萬恒河沙數那麼多的

弟子。這些大眾皆是一心一意地追求佛道。這些六萬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大師一同來供養佛,又發願護持這部《法華經》。有的大菩薩率領著萬恒河沙甚至更多的眷屬,有的大菩薩率領的眷屬則有四萬、三萬、二萬、一萬、一千、一百、一直到一恒河沙或半條三分之一條、四分之一條直至億萬兆分之一恒河沙數那麼多,有的菩薩的眷屬則是千萬億兆,億萬直到半億或更多一些的弟子。還有的菩薩,其眷屬一百萬直至一萬、一千、一百、五十、一十再到三、二、,一個相互不等。有的大菩薩單獨一人,沒有眷屬,因為他們樂於獨處,不願收徒弟。現在,這些菩薩也都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中。以上所說的菩薩之數量,假使有人設法計算,就是經過恒河沙數那麼多年代,也不能完全知道他們的數目。

“這些具有大威德、精進修行的菩薩眾,最初是誰為他們說法,教化他們而得成就如此功德的呢?他們是從誰發心修道的?他們稱揚何種佛法?受持奉行哪一部經典?修習何種佛道?這些菩薩神通廣大,神智無邊,弄四方在地震裂,他們從中全都一湧而出。世尊啊!我從昔來,從未見到這種事情,願您為我們說說他們從何而來以及他們所在國土的名號。我經常遊歷諸國,可從未見到過這些菩薩大眾,他們當中,我連一個也不認識,如今忽然從地下湧出,請求世尊為我們說說其中的因緣。在今天的大法會之中,有無量百千億個菩薩都想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敬祈具有無量功德的世尊講釋這些菩薩的來龍去脈,以消除眾人的疑惑。”

這時,釋迦牟尼佛的各種化身佛,從他方無量無數的國土中來到法會現場,他們在遍佈八方的各種寶樹下的獅子座上,結跏趺坐。這些佛的侍者,也都見到了上述菩薩大眾在大千世界的四方從地下湧出並住於虛空的情景,於是,他們各自對其所侍奉的佛說:“世尊,這些無量無數的菩薩大眾到底從何而來?”

這時,釋迦牟尼佛的分身的諸佛各自告訴他們的侍者說:“各位善男子,請稍等片刻,有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名叫彌勒,是釋迦牟尼佛業記授記將隨其之後作佛的菩薩,他已提出了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現在就要答覆他,你們自當因此而聽到佛的解釋。”

此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說:“善哉!善哉!阿逸多啊,你能問佛這樣大的問題,你們大家應當共同一心,披上精進的鎧甲,立下堅強的意志,如來今天要顯示宣說諸佛的無上智慧,以及諸佛的自在神通之力,諸佛獅子般的奮迅之力,還有諸佛的威猛大執之力。”

這時,釋迦牟尼佛想重申此義,便又以偈頌格式說道:“諸位應當勇猛精進,專一其心,我將要說明此事,你們切勿有什麼懷疑。佛的智慧是玄妙而不可思議的。你們現在都拿出了信心和力量,修習忍辱之行,滋養諸善之根,過去,你們沒有聽過這種佛法,今天,你們就要聽到了。我現在安慰你們,不要心懷疑惑和恐懼,佛所說的法,真實不虛,佛的智慧,不可稱量。佛所獲證的第一妙法,猶如大海,深不可測。這些,我現在就要給你們講說,你們應當專心致志地來聽。”

釋迦牟尼佛說完如上偈語之後,告訴彌勒菩薩說:“我現在對你們這些參加法華盛會的所有大眾宣告。阿逸多啊,這些無量無數的大菩薩,從地下一湧而出,你們大家在往昔的時候從未見過。我在這個娑婆世界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之後,成為這個世界的教主佛陀,我教化、指導這些菩薩,調伏其心,使他們發下了求證無上妙道的誓願。這些菩薩都居住在娑婆世界的下方,即十方世界中的下方世界的虛空中,他們對於一切佛經,或讀或誦,非常流利,並在此基礎上,認真思索分析,正確地記憶和回味。阿逸多啊,這些善男子們不喜歡在大眾喧囂的地方有所多說,而樂於在清幽寂靜的地方精進修行,一刻不息。他們既不住於天上,也不住於人間,他們總是喜歡深奧的智慧,沒有任何障礙。對於諸佛之法,他們也愛不暫舍,一心一意地修習,精進不息,以求獲證至高列上的智慧。”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此義,便以偈語形式說道:“阿逸多啊,你們應當知道,這些大菩薩從遠古時代以來,就一直修習佛的智慧。他們都是經過我的教化而發下了上求佛道的大願。他們就像我的兒子一樣,總是離不開這個世界。他們常修苦行,安於寂靜,遠離大眾的昏昧與吵鬧,沉默寡言,一心修道。這些弟子為了求證無上的佛道,晝夜六時,精進不息地學習我的道法。他們住在這個娑婆的下方虛空中,意志和信念十分堅強,恒常勤求佛的智慧,演說種種微妙之法,內心沒有任何畏懼。我在摩揭陀國伽耶城的一棵菩提樹下靜坐,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成為如來佛,此後開始轉無上*輪,弘揚佛法,那時,我便教化這些人,使他們發下了求證佛道的誓願。始今,他們都達到了不再退轉的修行階位,未來都將證果成佛。我今天所說的都是真實之語,你們應當專一其心,相信我從久無以來就一直教化這些菩薩大眾。”

這時,大菩薩彌勒和無數菩薩聽了釋迦牟尼佛的話,內心產生了疑惑,覺得很奇怪,怎麼從未聽說過,他們在想,為什麼世尊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教化這樣多的菩薩,使他們都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

於是,彌勒菩薩對佛說:“世尊,您當年作為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時,為求解脫之道,走出釋家的王宮,在距離提伽耶城不遠的地方,坐在菩提樹下的道場中,證得至高無上的聖智。從那時以來,到現在只不過四十多年。世尊,您怎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大作佛事,運用佛的勢力、佛的功德,教化如此無量無數的菩薩,並使他們有把握在將來也證成至高無上的聖智呢?世尊,這些菩薩的數量之多,即使有人在億萬年中地直去數,也是數不完的。這些菩薩從很久以來,在無數個佛世界中,種下了許多善根,成就了菩薩之道不停地清淨修行。世尊,這等事情。世人難以置信。譬如有人,他的面貌佼好,頭髮烏黑,年紀二十五歲,竟指著一位業已百歲的老人說:‘你是我的兒子。’那位百歲老人指著這位年輕人說:‘你是生我養我的父親。’像這樣的事情,簡直太難以置信了。佛也是這樣,自從您證成佛果以來,時間的確並不太長,但這些菩薩大眾已在無量千萬億年前,為了求證佛道而精勤修行,他們善於入定,善於出定,也善於住於定中,對於各種各樣的定,甚至億萬種定,都是這樣。他們獲得了巨大的神通,長期修清淨行的法門,善於依次修習各種善法,又善於巧妙地回答所有的問題。他們不愧是人類之中最尊貴的菩薩,在任何世界之中都是極其少有的。今天 ,世尊卻說您在證成佛道之後,才使他們發菩提之心,規律性化示導他們趨向于無上聖智。然世尊證得佛果的時間並不算久,竟能作出如此具有巨大功德的事情。我們雖然相信佛根據眾生根機而隨宜所說的佛法,我們知道,佛所說的話從來都是真實不虛的,佛所知曉的事情絕對是通達無誤的。但是我們擔心將來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在佛滅度之後,若是聽到這種說法,會有人不相信,不接受,從而產生破壞佛法這種罪業的因緣。正因為如此,請世尊您為我們作進一步解釋,以消除我們的疑惑,也好讓未來之世的各位善男子在聽聞此事之後而不會產生疑惑。

這時,彌勒菩薩為了重申其義,又以偈頌格式說道:“佛昔日從釋迦種族出生,後來出家來到伽耶城附近,坐於菩提樹下開悟成佛,從那時至今,時間並不長久。再看這些佛弟子,他們的數量多得難以稱計,很久很久以來,這些人就已修行佛道,擁有巨大的神通之力,善於修學菩薩道,不受世俗的污染,就好像出水芙蓉一樣清淨。現在,他們從地下湧出,站在佛的面前,無不心懷恭敬。這等事情更是不可思議,難以置信。因為佛得道的時間很近,而此間所成就的眾生又如此眾多。請您為我們如實而分別地解釋其中緣故,以消除眾人的疑惑。我再舉一個例子,譬如有個年少力壯的人,年紀剛剛25歲,可他卻指著一位百歲老人,說是他的兒子。這位老人已是鬢髮花百,滿面皺紋。年輕人卻說他是自己親生兒子,而那個老人也說,年輕人就是自己的父親。這等父少子老的事情,全世界的人都不會相信的。世尊也是如此,得道成佛以來並沒有多少時間,而這些菩薩,志向堅強,毫不怯弱,他們從久遠的年代開始,就修行菩薩道,善巧答問,心無畏懼,忍辱頑強,相貌端正,道德高尚,受到過十方諸佛的稱讚。他們善於分別說一切法,平時,不喜歡在鬧市人群中周遊,而喜歡坐禪入定,為了求得佛道,他們居住于下方世界的空中,我們親耳聽佛講說,對此事不應有懷疑,但為了未來的眾生對此能夠理解,請佛演說其中的道理。假使有人對《法華經》產生懷疑而不相信,那麼這些人就會墮於三種惡道之中,所以,還請世尊大發慈悲,對《法華經》中的這一說法進行解說。也就是說,這些無量無數的菩薩,為什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您的教化,以至發下求佛道的誓願,從而達到了不退轉的修行階位。

節錄自:顯密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