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佛學"第一因"的識見

有一位佛學精湛的學者曾說:「西方科學家以量子力學追尋宇宙中最微細的存在,但在中方佛學者的角度,這學說不能解釋萬有,只能解釋部份"相",因為他們仍然困在"第一因"的死巷內。」

佛教的本體論超脫「第一因」,也超脫物或心的二元論,為什麼?因為第一因企圖尋找宇宙最原始的起因,二元論企圖尋找組成世界的元素,但這些名相,其實都還陷在我們目前的「時間-物質」觀念裡頭,佛教心目中的實相已經超脫這些時間與物質的元素,當然,它也超脫了所謂「神」或有一個高等意識之流的東西。

我們必須清楚所謂「真實存在」或「有自性」的定義為何?首先,它必須無始以來就存在那邊,而且未來也永遠不會消滅,否則不管它存在多久,就都只是「暫時」的存在而已;再來,它不是因為其他東西的存在而存在,而是自己獨立存在的,否則他滅則我滅,當然稱不上真實或有自性。

西方人認為這個東西就是「造物主」,佛教卻不認為這個東西存在,因為這個東西倘若存在,那時間、空間便需要是永恆存在的,但是我們就是無法證明時間、空間的無始性和永久性,所以才必須設定一個「第一因」的造物主,而且時間本身是瞬斷的,物質本身是微渺化無的,因此這個東西不存在。

因此佛教不認為有任何東西是真實存在,且有自性的,這就是「性空」。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所有形形色色的東西,都不是永恆存在的,也不是有自性的,它們都只是短暫因緣而起的現象,這就是「緣起」-以上就是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論:「緣起性空」。

一般人太過於執著世界形形色色的萬相,不知它們並非永恆存在的,也不是有自性的,這就稱為「執有」。修道人太過於執著「諸法皆空」,結過落得斷滅無意識,這就是「執空」。所以我們當知道,這個世界雖然沒有自性,但緣起還是繼續發生的,這兩者合起來才是我們整世界,所以不該執有,也該執空,應該持中間的態度,這就是「中觀」。同時,這個世界沒有本性,它就是由那些短暫緣起的萬相所組成,這便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因此,佛教裡諸多所謂「法非法」、「異非異」……等用語,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會把宇宙「沒有自性」的本質稱為「實相」、「實性」,你會說,它既然不真實存在又沒有自性,怎可稱為「實相」、「實性」?這只是一個比擬的名相之說,宇宙的實相就是沒有實相,宇宙的實性就是沒有實性。

同時,我們會把短暫緣起的現象稱為「妄相」,很多人因而以為緣起現象是不存在的,猶如精神錯亂那樣,其實它指的是它沒有實性,所以為妄相。

節錄自:般若之心--林金郎佛學網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什麼是"佛、法、僧三寶"

什麼是佛、法、僧三寶
有一位鑽研佛學多年,知識淵博的學者曾說:『佛、法、僧三寶,是學佛的基礎及根本的認識,三寶包括了整個佛法的內容,三者缺一不可。但三寶應以法為中心,因為法能解釋整個宇宙的真理及運行的法則。當修成正果,便是與法同在,我即是法,法即是我,究竟湼盤。』

一般而言,三寶可作以下解釋:

何謂佛
‘佛’,是梵語‘佛陀’﹝buddha﹞的簡稱,指證悟宇宙真理﹝自覺﹞,而又能本著無盡的慈心悲願,以真理來教化眾生﹝覺他﹞的圓滿覺者。
所謂佛者,譯言覺者,或智者。即真正圓滿覺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因眾生由無明所覆蓋,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不覺,而流轉生死。出世聖人,歷劫修因,行滿果圓,於一切無明睡眠中,朗然大悟,妙契宇宙之真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先覺,先知,大覺,無上正等的正覺者。

何謂法
‘法’,梵語‘達磨’﹝dharma﹞,有很多的意義,在這裡是指佛陀所直說的真理教法,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經。眾生依法修行,就能證得真理,得到究竟的解脫。
所謂法者,軌謂軌範,能生物解:持調任持,不會自相。合此任持良性軌范物解兩義,即名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切事物。佛法之法,指佛所覺悟之真理,不舍悲願。以世俗言說,顯示自內證的如實義,宣示世間一切有情的善巧教法,這種教法可為眾生軌則而成正覺,所以名為法。法者,道理義,佛學中的種種言論,無非說明知解與行持,所謂知則行立,依解起行,行不盲目,有行又反驗解。


何謂僧
‘僧’,是梵語‘僧伽’﹝samgha﹞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在這裡是指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團。其特質有二,即‘理和’與‘事和’。理和,指大家所斷除的煩惱,所證得的真理,都是相同不二的。
所謂憎者,即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弟子。僧有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四種。僧稱為和合,主要體現在六和精神上。僧有聲聞僧,即修習小乘法,剃髮染衣,具足出家沙門的形相。菩薩僧,即修習大乘法,或出家或在家的形相。出家僧眾有五: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耶尼。在家有二眾,稱為白衣,即優婆塞、優婆姨。合為七眾弟子,成為整個佛教的信徒。

總括而言,佛法僧三寶,是世間上稀有難得的東西,因為它的價值珍貴,所以尊它為至高至妙,甚至天人亦對它敬重無比,所以把它們稱之為“三寶”。

節錄自:http://www.hhfg.org/jcjx/f130.html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佛學的基本認識(1)

佛學的基本認識

一、 先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遭遇, 是禍是 福、是苦或是樂;表面上看是命中註定,命運所 使,不能改變,是好是壞皆父母生成……,但人 們可會想到這一切遭遇背後,是否蘊含著一股巨 大的無形力量推動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 就是佛法所說的——因果業力——了。因果業力 並非什麽神奇力量,但它卻牽引著人們一生的 貧、富、貴、賤、禍、福……等等。至於對人生 遭遇,從古至今總有些專家學者們試著找出一個 可循的法則,因此神權、宿命主義及其他的學說 即產生了,但我們人生的遭遇真如他們所講的 嗎?這個問題錯綜複雜,我們不便一一深入研 討,現僅以佛教的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 人生禍福 在其他宗教中有很多勸善的言詞是與佛教相 似的,但佛法經教及因果的道理卻是獨一無二 的,就因佛對人生遭遇的看法建立在三世因果 上,因此對人生境遇種種就有擘精細靡深入獨道 之處。古聖賢者曾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 惡之報,如影隨形。”其實它即是講因果的道理, 由此可知一切果報有它一定的前因,並非憑空而 生;如是因則如是果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所以 首先我們要了解佛教是究竟因果定律的。 因一般人對所遭遇的各種逆境感到束手無 策,所以就產生了種種幻想,認為一切萬事萬物 的背後有一個宇宙主宰神,吉兇禍福、貧富貴賤 都由他所賜與或降下的,雖然有很多人信服這種 說法,但我們卻認為此種論調並不圓滿,因為人 世間的吉兇禍福、貧富貴賤皆由它所賜,則那有 貧富貴賤之分、吉兇禍福之別呢?由此我們可看 出這種理論的缺陷。另外一些對因果存疑者,對 所遭遇的吉兇禍福、貧富貴賤總抱著怨天憂人的 態度,就因對果前必有因的道理並不了知,又對 現前果報事實不肯相信,而在果報中又起惑造 業,如此造業因果報應循循論環不已,正如普門 品中所說的:“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生 生沈入苦海,求出無門……。 普通人對因果的存疑不外是,善人得禍,惡 人卻得福的一些實例。例如:孔子首徒子路卻早死,而一些大罪大惡之人卻可稱雄於 一時。如:希特勒等……,這與善有善報、惡有 惡報之理相符合嗎?其實善人會得禍是因宿世罪 業深重之因,惡人會得福是因宿世善根栽培之 果,但,這是暫時的,我們不可因此就撥無因果 啊!因果通三世 既知世人對因果報應之疑,使我們更應該深 入地來探討佛教對因果的觀點;佛教對因果報應 是主張通三世的;果報之中有今生做即今生受報 的,如:〔明〕袁了凡先生現生行善轉變命運的 事例,其次 是生報,也就是今生種下因,下一世 即得受報,如:有只猿猴在樹林見一高僧的袈 裟,因一時好奇試穿它,卻不幸摔死了,這只猿 猴就因披袈裟的功德即刻上升天界;再其次就是 後報,也就是今生種因,下一世或下幾世因緣會 合時才受報,如:佛在世時,有一老人想隨佛出 家修道,而佛的眾大弟子都認為此人多生無善根 不得出家,而佛卻不以為然示說:此人無量劫前 為一樵夫,一日在山中因老虎追擊之下大呼了一 聲“南無佛”。今日他因此善根得度出家。從上幾 個實例,我們即知為何佛教對善惡果報有獨特地 看法,或許有人會問:“因果報應的道理有無可循 的原則呢?”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探討它吧! 佛教對因果報應的看法確有它的定則,下面 我們簡要地來說明。各位必聽說過:“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這兩句話,這就是說明,凡事既已成 就了“因”,則此“因”永遠存在,有因必有果,一 切因種在沒感報之前,它是永遠存在的,所以有 言道:“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這句話即說明了有因必有果的道 理。其次是“善惡因果不可相互抵銷”的重要因果 定則,譬如:“一個人過去造了許多惡因,後來了 悟過去的不是,而改過向善,大行善事,如此在 因果定則上看,說善惡可相互加減低銷,這是不 符合因果定則的,所以我們當知既造了因就要承 當果報,不能功過互抵的。果真善惡因果不可互 抵,那會行惡者不就失去了轉變報應的機會嗎? 下面我們來看看有無改變挽救的方法。 佛教認為當我們受到果報時當知一切是前因 所召感,惡因既已種下的人,現在唯有改過前非 而努力在緣上改變,譬如:拜佛求懺悔、吟經、 修行、行善等,如此大行善緣力即可轉變果報及 重罪輕受,由此可知佛教的觀點認為,一切禍福 報應是可依人為方法改變的,所以佛教不是定命 論者。現在我們已知果報是可改變的,但現前我 們不得不註意現因,我們不但不造作惡因,反而 要多行善因,而依循者——諸惡莫作,眾善奉 行。如此我們才有光前的前途。 總 結 從上概略幾點,我們明白了,佛教是註重因 果,人生禍福是因果報應,因果通三世,既種下 因種則必受果報,而改變因果的唯一方法,只有 依佛法修持的功德;所以您如想改變您現前人生 的一切遭遇,轉禍為福,轉貧為富,轉夭為壽, 我們竭誠的盼望您,當從現在起,好好地行善、 修持。 請常吟: “南無觀世音菩薩”

節錄於: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1114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評秦始皇的功與過

評秦始皇的功與過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貞觀政要》卷八)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海內愁困無聊(引自陳登原《國史舊聞》)。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註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註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根據這樣的觀察,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麽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里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麽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在秦國的歷史上,繼秦穆公、商鞅以後,秦始皇是對秦國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也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征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沈重勞動。這種搖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麽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誌》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麽?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這個記載當然只能視為人民群眾的一種傳說,然而如果歷史上根本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絕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傳說。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致使社會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就連對歷史發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災難。

秦始皇統治的殘酷,與秦國歷史傳統有密切關系。秦是以一遊牧民族立國。從立國之日起,秦就處於同敵人戰鬥的環境中。秦人耐苦戰是歷史造成的,統治者的酷烈也是同這種戰爭的殘酷現實相一致的。從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統治手段始終是極為殘酷的:夷三族、夷九族,這在其它諸侯國是極為罕見的,殉人多至上百也僅見於對秦的記載。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國君統一中國的計劃,同時也把秦國殘酷統治的手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強調秦國的傳統,決不意味著開脫秦始皇個人的罪責,他個人性格殘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統一以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及恣意享樂,乃是加重人民災難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也是由於他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推到崩潰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為歷史上一個極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節錄自:雅虎知識堂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超弦理論與佛學唯識觀

佛學唯識學認為:物質非“心外實有”,而是由 眾生的第八識(阿賴耶識)變現。物質不是由 極微構成,而是由第八識變現色法中的實法, 再由實法形成假法。亦就是說,物質世界是有 心幻化出來的。即心為太極!

弦理論則說:物質世界是由一些超乎平常 的、細小的弦構成的。這些振動著、一 維曲線弦的代替了 量子力學中的點( 粒子)。 弦的不同振動方式讓我們感知為不同的粒子。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假如無有情眾生(也就 是觀測者)的對弦振動的感知,物質世界亦無 從存在?

第八識阿賴耶識一向被稱之為一切現象的 自性的種子,而種子的變現則成為森羅萬象。 阿賴耶識生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 識、身識、意識、末那識(亦有人認為末那識 是潛意識)。六識感知使我們對弦不同的振動 模式生成不同的知覺。幻化成物質世界。

世界物質世界的藍圖一早已經放在我們的 身體里?世界本不存在,只是觀測者的一種幻 象。沒有有情眾生,世界的存在也沒有意義!

節錄自: http://xueshu.anxue.net/viewthread.php?tid=226001&rpid=1013099&ordertype=0&page=1#pid1013099

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

弦理論是发展中的理論物理學的一支,结合量子力 学和广义相对论为量子引力。弦理論用一段段“能量弦 線”作最基本單位以说明世界上所有物質結構,大至星 際銀河,小至電子、質子及夸克一類的基本粒子都由 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中文文獻上,一般寫作 「弦」或「絃」。

較早時期所建立的粒子學說則是認為所有物質是由零 維的點粒子所組成,也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理模型, 也很成功的解釋和預測相當多的物理現象和問題,但 是此理論所根據的粒子模型卻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問 題。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 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 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 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值得注意的是,弦理 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關於這 一點,以下內文會說明。
玻色弦理论

最早期的弦论叫做玻色弦理论,南部阳一郎给出了最 早的作用量,但是该作用量在场论的框架内难以量子 化。此后亚历山大·泊里雅科夫给出了一个等效的作用 量,其几何含义是把时空坐标视为一个世界面的标 量场,并且在世界面上满足广义相对论的一般坐标变 换规则。除此之外,如果要求这个作用量同时满足 在外尔变化下不变,那么自然的会要求这个世界面是 一个二维的曲面。

玻色弦理论是最简单的一个弦论的模型,它最重要的 物理图像是认为物理粒子不是单纯的点粒子,而是由 于弦的振动产生的激发态。显然它有很大的缺点,其 一是它只简单描述了标量玻色子,没有将费米子引入 框架内;其二没有包含一般量子场论中的规范对称 性;其三是当研究它的质量谱时候发现,它的真空态 是一组质量平方小于零的不稳定快子。所有这些问题 在推广到超弦理论后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超弦理論

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了26維的玻 色弦理論,和加入了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在近日的 物理界,“弦理論” 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而為了方 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1990年 代,受絃對偶的啓發,愛德華·維頓猜想存在一11維 的M理論,他和其他學者找到強力的證據,顯示五種 不同版本的十維超弦理論與十一維超重力論其實應該 是M理論的六個不同極限。這些發現帶動了第二次超 弦理論革新。

弦理論與大一統理論

弦理論會吸引這麼多注意,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它很 有可能會成為大一統理論。弦理論也可能是量子重 力的解決方案之一。除了重力之外,它很自然的成功 描述了各式作用力,包含了電磁力和其他自然界存在 的各種作用力。超弦理論還包含了組成物質的基本粒 子之一的費米子。至於弦理論能不能成功的解釋基於 目前物理界已知的所有作用力和物質所組成的宇宙, 這還是未知數。至今研究員仍未能找到一個弦論模 型,其低能極限為標準模型。

额外维

额外维是相对于"四维时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 泛指的是理论在四维时空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其它维 度。爱因斯坦提出宇宙是空间加时间组成的"四维时 空"。1926年,德国数学物理学家西奥多·卡鲁扎在四 维时空上再添加一个空间维,也就是添加一个第五 维,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加以改写,改写后的方 程式可以把当时已知的两种基本力即“电磁力”和“引 力”很自然地统一在同一个方程中。至此,理论中存在 额外添加的维度统称为“额外维”。

D-膜

由于超弦理论的时空维数为10维,所以很自然的可以 认为有6个额外的维度需要被紧化。当对闭弦紧化 时,可以发现所谓的T-对偶;而对开弦紧化则可以发 现开弦的端点是停留在这些超曲面上的,并且满 足Dirichlet边界条件。所以这些超曲面一般被称为 「D膜」。 研究員稱D膜的動力學為「矩陣理論」 (M理论),是為「M」字之一來源。

節錄自: http://zh.m.wikipedia.org/wiki/%E5%BC%A6%E7%90%86%E8%AB%96

GPS的基本理論

GPS 的基本定位原理

GPS 的定位是利用衛星基本三角定位原理, GPS 接收裝置以測量無線電信號的傳輸時間來量 測距離,以距離來判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這 是一種高軌道與精密定位的觀測方式。假設衛星 在11,000英哩高處,測量我們的距離,首先以 11,000英哩為半徑,以此衛星為圓心畫一圓,而 我們位置正處於球面上。 再假設第二顆衛星距離我們12,000英哩,而 我們正處於這二顆球所交集的圓周上。現在我們 再以第三顆衛星做精密定位,假設高度13,000 英 哩,我們即可進一步縮小範圍到二點位置上,但 其中一點為非我們所在的位置極有可能在太空中 的某一點,因此,我們捨棄這一點參考點,選擇 另一點為位置參考點。 如果要獲得更精確的定位,則必定要再測量 第四個顆衛星,從基本物理的觀念上來說,以訊 號傳輸的時間乘以速度即是我們與衛星的距離, 我們將此測得的距離稱為虛擬距離,在 GPS 的測 量上,我們測的是無線信號,速度幾乎達18萬6 千英哩/Sec的光速,而時間卻短的驚人,甚至只 要0.06秒,時間的測量需要二個不同的時錶,一 個時錶裝置於衛星上以記錄無線電信號傳送的時 間,另一個時錶則裝置在接收器上,用以記錄無 線電信號接收的時間,雖然衛星傳送信號至接收 器的時間極短,但時間上並不同步,假設衛星與 接收器同時發出聲音給我們,我們會聽到二種不 同的聲音,這是因為衛星從11,000英哩遠的地方 傳來,所以會有延遲的時間,因此,我們可以延 遲接收器的時間,從此延遲的時間╳速度,就是 接收器到衛星的距離,此即為 GPS 的基本定位原 理。

那麼GPS衛星究竟傳輸那些資料呢?衛星所 傳輸的訊號包含有偽亂碼(Pseudo random code)、星曆資料(Ephemeris:英語發音為ee-fem-er-is)及Almanac。

1、偽亂碼(詳細請參見"GPS測距碼的作用")可幫 助我們知道衛星訊號是由那一顆衛星所傳輸下 來,所以偽亂碼即是一顆衛星的身份證(ID code)。其衛星編碼從1至32。因此我們可從GPS 接收機上看到所接收到的衛星編號。但為何超過 24個偽亂碼呢?這是因為當有新的替代衛星發射 啟用時,可馬上給與這顆替代衛星一個新編號, 當真正被淘汰的衛星不能使用時,就取代淘汰的 衛星。

2、星曆資料含有衛星是否健康或不健康之資訊、 現在日期、時間,這些資料使您的接收機知道現 再時間日期其決定您目前的位置。

3、Almanac傳輸軌道資訊告知接收機各衛星所在 天空之位置。

簡單的說GPS時如何運作:每一顆衛星會告 訴您使用的接收機三件事,我是第幾號衛星,我 現位置在那裏,我什麼時候送這訊息給您。當您 的GPS接收機接收到這些資料後會將星曆資料及 Almanac存起來使用,這些資料也用做修正GPS接 收機上的時間。

GPS接收機比較每一衛星訊號接收到的時間 及本身接收機的時間的不同,而計算出每一衛星 道接收機的距離。接收機若在接收到更多衛星 時,它可利用三角公式計算出接收機所在位置。 三顆衛星可做所謂2D定位(經度及緯度),四顆或 更多衛星可做所謂3D定位(經度、緯度及高度)。 接收機繼續不段地更新您的位置,所以它可計算 出您的移動方向及速度

另外影響GPS接收機準確度的因素是衛星 (satellite geometry),(satellite geometry)是指以 接收機為基準,各衛星的相對位置。GPS接收機 與它所接收到訊號的衛星所構成的角度,會影響 到定位的精準度﹐角度過小﹐或者接收到的衛星太 過聚集﹐都會降低定位的精準度。衛星與衛星的角 度小時,相對於角度大時,會產生較大的定位誤 差。現在以二顆衛星為例說明,請看圖示(Please wait)假設衛星A及B於瞬間不移動,而且假設衛星 A沒有受到其它干擾既衛星A提供非常準確的定位 資訊,此時假設衛星B啟動SA或受其它干擾造成 定位訊號有誤差時,接收機會認為衛星B的位置 會是在衛星B1之位置,結果造成CD線段的誤差 量,兩衛星的夾角大時CD線段較小,因此定位會 較準確。如果這四顆衛星分佈在各不同方向,其 定位的準確度會大大提升。若四顆衛星各分佈在 東、西、南、北,則此時各衛星訊號交會面會更 小,會使定位精度更高,既使有SA也可達100呎 或更好的準確度。

當我們使用GPS接收機於車內、接近於高建 物或隆起之高地,這都會造成衛星訊號被阻擋, 所接收到的衛星數目減少,當接收機周邊越多阻 礙物時,接收機就越難定位。但接收機接受到很 多衛星時並不一定更精確,這還與衛星在天空的 位置(azimuth and elevation)也會影響其精確度。

另外會影響其精確度的是叫"多重路徑"。簡 單的說多重路徑就是無線電波被障礙物所反射。 多重路徑的實例就是以往黑白及彩色電視機利用 天線接收時,電視會發生多重影像,現在電視接 電纜線再也不會發生這種情況。衛星訊號也會發 生訊號受到反射而延遲到達接收機的時間,這會 使接收機認為衛星北實際位置更遠,但這誤差不 會超過15呎。

其它誤差還有受大氣層的影響含離子層及對流 層,內部時鐘誤差。

常有初學者問買怎樣的GPS接收機最好?這 沒有正確的答案,可從下面來討論:首先您要問 自己要做何應用?買接收機是要買適合您的應 用,如果您有特別需求若是要放在車上,一掌上 型的接收機就可使用。若您需要海上或航空使用 時就需要含有導航的資訊,此時您需要一更經確 的接收機或含有所在地地圖之接收機。若是海上 使用您還可能需要可看深度之接收機。

當您決定所使用之範圍,通常您就可選擇一 適當之接收機,而通常都會有好幾種機種及價 格。是否選擇高單價機種或額外的付屬套件,端 視是否符合您的需求。如果發現有好幾種機種可 要求試用是否符合自己所需,有的在操作上一機 種較另一機種較容易。

節錄自: http://www.gfec.com.tw/service/content/gps.htm

什麼是"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為
美國國防部開發,利用規模遍及全球的 人造衛星之航法系統,由24顆人造衛星所構成, 其中包括三顆預備衛星。利用對民間開放的C/A 碼標準測法,能得到數十米的精度,為無線電定 位法的一種。 衛星定位系統整體運作上可分成三部份:太空部 分、地面部分以及訊號部分。

1. 太空部分 目前 GPS 衛星已發展至 Block II 型式的定位衛 星, 由Rockwell International 製造,在軌道上重 量約 1,900 磅, 太陽能接收板長度約17 呎,預期 壽命為7.5年,於 1994年完成第24顆衛星的發 射,整個GPS 系統正式宣告建構完成。因此目前 太空中有24顆GPS 衛星可供定位運用,它們平均 分佈於6個軌道面,每個軌道面上各有 4顆,距離 地面高度約10,900海浬 (大約20,000公里), 呈55° 角傾斜繞行地球運轉,繞行地球一周需 12 恆星 時,每日可繞行地球 2周,這也就是說,不論任 何時間,任何地點,包含北極, 南極,至少有 4 顆 以上的衛星出現在我們的上空。 2. 訊號部分 GPS衛星產生兩組隨機電碼,一組稱為C/A碼,一 組稱為P碼。C/A碼主要開放給民間使用,因此在 精度上刻意降低,P碼則是美國國防部保留為其 軍事用途的電碼,精度比C/A碼高很多,因此設 有密碼,一般民間使用者無法解讀。一般而言, GPS衛星傳送兩種頻率的載波, L1 (Link 1) 載波的 頻率為1575.42 MHZ,L2 (Link 2)載波的頻率為 1227.60MHZ。 3. 地面部分 地面設施部分主要包含GPS監控站與使用者接收 設備兩部份。 監控站 包括一個主要控制站(Master Control Station)、五個監測站(Monitor Station)-分 佈於夏威夷、亞森欣島、迪亞哥加西亞、瓜加林 島、科羅拉多州、三個地面控制站(Ground Control Station)等。監測站主要負責追蹤所有衛 星的運行位置、時間、氣象資料及電離層資料 等,將每15秒觀測到所有資料,計算出每15分鐘 一組的平滑化數據(Smoothed Data),傳送到 主控制站後,由主控制站加以統合,計算出衛星 星曆、時錶修正量、電離層改正係數,再轉換成 導航訊息,以維護衛星系統的精度與正常運作, 此部份由美國國防部負責,使用者無從瞭解也毋 需瞭解此部份的技術。 使用者接收設備 主要是一個衛星訊號接收器,依照不同的目的而 有不同的定位能力,基本的功能是接收L1載波, 分離出C/A電碼,進行最簡單的虛擬距離定位, 也是一般車輛定位所使用的機型。其中必須注意 的是:GPS衛星產生兩種不同的載波來承載所有 電碼與訊息,其中C/A碼僅調置在L1載波上,P碼 則分別調置在L1與L2載波上,並區別為P1與P2電 碼,但美國軍方目前僅開放C/A碼僅民間使用。 而一般間使用之接收機可經由差分修正(DGPS差 分定位)達15呎或更加之準確度。但使用DGPS訊 號需付費,一般使用者應考量成本及使用目地是 否需要到如此精準。如做汽車導航您所需要知道 的是您的相對位置配合您所使用之電子地圖,無 需使用到那麼高精度之定位。

節錄自: http://www.gfec.com.tw/service/content/gps.htm

什麼是"真除"

《漢書‧平帝紀》:「群臣奏言大司馬莽功德比周公,賜號安 漢公,及太師孔光等皆益封。語在莽傳。賜天下民爵一級,吏 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滿秩如真。」 如淳曰:「諸官吏初除,皆試守一歲乃為真,食全奉。平帝即 位故賜真。」師古曰:「此說非也。時諸官有試守者,特加非 常之恩,令如真耳。非凡除吏皆當試守也。一切者,權時之 事,非經常也。猶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 言一切。他皆放此。」
「守」:就現代說的「試用」。
「秩」:官吏的職位。
「滿秩」:實授的官職。
「滿秩如真」,所以「真」的意思也是類似「實授」吧。 「除」應該就是免舊的官職。 「真除」:實授官職,由暫時代理改為正式職位。
(教育部重 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節錄自:星期五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