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佛說:「須菩提!你不要以為我會作這樣想:『我當為眾生說種種法』,因為我只是機緣相感,隨人悟性,為之指點,未嘗有說法之念頭。你切勿有以為我應當說法的念頭。為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他這麼說,即是毀謗佛,是他拘泥於文字,不能了解我所說的道理,才會這麼說。須菩提!所謂說法的意思,不是假於口說就能盡的,佛的真空妙理,原來無法,只不過為眾生解除外邪妄心而說的,使之了悟真性,自證佛理,此乃假藉一個名,稱之為說法而已,實際上我並沒有說法。」那時,須菩提向如來佛稟白說:「世尊!恐怕未來世的諸眾生,聽到這個無法之法,無說之說,不能完全了解,不知能否生信心。」佛回答說:「須菩提!眾生本來各具有佛性,所以說他們非眾生,但他們尚未解脫妄心,所以也不是非眾生。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只是尚未了悟,如果能了悟,即可立地成佛,而非為眾生,現在不過先假借一個眾生之名稱之而已。」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向如來佛稟問說:「世尊!您得正等正覺菩提心,真是得無所得嗎?」佛回答說:「正是!你說正合我的意思。須菩提!我於菩提正法,絲毫都無所得。因為凡是可以用得失來衡量的,都是身外之物,而不是自性的。自性菩提,人人具足,如何能得,也無法可得,只是假借一個名,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而已。」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佛再進一步地說明:「須菩提!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是人人具足,世世相同,故曰平等,佛與眾生所具有的菩提心,亦沒有高下,所以才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因為在真性中,原本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等四相,如有此四相,則是受浮塵妄念所蒙蔽。所以能修明心見性的一切善法,就可以得無上菩提。須菩提!我所謂的善法,乃本性中自然的覺性,原本就無善惡,只因為了開悟眾生,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善法而已。」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以相當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須彌山堆積起來的七寶來行布施;如果另外有人受持這個般若波羅蜜經,甚至只是少至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來為人演說,則前者以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比不上後者所得福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是不能用算數的譬喻所能算的。」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佛說:「須菩提!你知道嗎?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度化眾生時,會有『我應當度化眾生』的念頭。須菩提!你切勿有這種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眾生之心,本來空寂,其般若智慧,原本各自具足。如果他們聞經悟道,他們自可化度自己,實在沒有眾生被我度化的。若有眾生說是由我所度化的,那麼我即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自己尚未度化,如何度化別人?須菩提!我雖口稱有我,實際上卻無我見,而在凡夫看來,則執著有我,以為只有我能度化他們。須菩提!事實上,迷則為凡夫,悟則成佛,佛與凡夫,本性是相同的,只要能了悟,就不是凡夫,不過在他們未悟時,稱之為凡夫而已。」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613.htm#a21
標籤:
佛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